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未曾盛行过机械论的思想方式并不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它使中国与近代科学失之交臂,也使中国的传统思维在向现代思维转换的过程中显得步履维艰。本文从思维方式和物质生活条件两方面探讨了中国何以未曾与机械论思维方式结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史上看,在古希腊哲学关于自然的探讨中就出现了与机械论相对立的目的论思想,而这种自然观上的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贯穿于整个哲学史。现在,令人关注的是在当代新科学观(譬如系统科学、分子生物学、宇宙论等)中的许多方面,人们发现了以目的论形式思考的优越性。基于西方哲学中目的论思想的文献价值和当代影响,有必要从源头上追溯古代和中古哲学中的目的论思想,而这种追溯将为我们理解古代和中古哲学的思维方式提供一个不错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在,道教与科学的关系研究已成为学界瞩目的焦点问题之一。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在姜生教授的领导下,一直致力于道教与科学的研究,在组织国际学术团队进行"九五"至"十一五"国家重点项目大型多卷本《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同时,探讨阐发道教思想对于科学的意义,蔚为特色,受到国际学界推重。2005年2月在国际竞争中,姜生教授学术团队荣获由美法两国学者联合主持的"科学与信仰全球透视"(GPSS,2005-2006)国际奖励计划"道教与科学"项目奖,2006年11月又在国际竞争中荣获"科学与信仰全球透视·重大奖励计划"(GPSS-MAP,2006-2009)之"科学、道教与再启蒙"项目大奖。本期我们编发一组该研究团队部分成员的笔谈文章,以期引起对这一问题的更多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赵小飞 《学理论》2013,(4):73-75
《圣经》里讲到人们为了通往天堂建立了"巴别塔"之路,以此寄予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未来的期待。然而,这条路是曲折的、惊险的。当人们与自然产生关系时,人类对于自然观的发展也是经历了时代的变迁,烙印着时代的符号。从神话和宗教的束缚中前进,几度的迷茫和波折;从哲学思维中摸索,几度的彷徨和失落;当科学的自然观被渐渐"孵化",我们看到的是新生和萌芽,当我们把现代科学自然观发展壮大时,未来的绚烂图景也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变化。  相似文献   
5.
孙佳琳  孙琳琳 《学理论》2010,(6):123-124
本文从管理的角度提出机械论的理论观点并详细分析了机械论在管理实践中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笔者提出管理者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并在管理实践中把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以原子论、机械论为代表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对人类的行为模式和世界秩序建构产生了较大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和对立.世界历史已发展到用共同体思维扬弃原子论、机械论思维的时间节点.共同体思维,并不是要简单回复到过去那种没有分化、抹杀个体与部分的混沌整体,而是要根据自然本有的系统整体性...  相似文献   
7.
爱尔维修的认识论在整体上具有机械唯物论的性质,因为他认为人的全部精神活动和灵魂都可以归结为被动的感觉。但是,在他的认识论中也呈现出了某些辩证法的观点,因为他强调了人的活动、生理、认知结构以及教育和社会因素对认识过程所起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天人"观,就是"天人合一",本来既是治国论,又是自然观,宋以后转向伦理心性之学,弱化了"制天"理念,且一贯轻视定量研究和微观分析,违忤机械论自然观,成为中国不能产生近代科学的重要原因。科学通过改变范式而跳跃式进步。用现代科学尤其是系统科学的尺度来衡量,传统"天人"观的有机整体观念、协和统筹理念、宏观综合方法、形象比拟定性等,均不失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总结人类消费观演变的历史轨迹,指出人类消费演变的实质是由机械论世界观走向生态世界观的过程,并由此得出了可持续消费观是人类消费观演变的必然归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全球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是西方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直接后果。现代掠夺性伦理的破灭也正是后现代生态伦理建设的开始,建设性后现代"返魅"的生态伦理观向现代机械论的世界观发出挑战,其首要武器是后现代的整体有机论,直接影响着绿色革命、深层生态运动和生态女权主义的发展,包含着无限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