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6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怀着对改变家乡生态环境的执著和热情,用行动为党旗增添光彩。多伦县蔡木山乡铁公泡子村贾义祥,就是这样一位忠诚的实践者。他并不伟岸,却脚踏实地,领着家人扎根在满目黄沙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铁公泡子村植树造林;他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用勤劳的双  相似文献   
2.
谢玉英 《实践》2013,(9):32
沿111国道驱车驶进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侧那一行行、一片片笔直翠绿的人工林,向人们展示着蓬勃生机,曾经沙化的土地正在向绿色生态转变。多措并举筑起绿色屏障巴彦淖尔苏木位于科右中旗政府所在地以南60公里,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沙地北端。土地总面积84万亩,耕地15.9万亩。长期的过度放牧、开荒,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47万亩草牧场中有6万亩是流动半流动沙丘,70%的草牧场已被沙化,40%的耕地因流沙侵蚀,面积年年缩减。百姓深受风沙危害,生产生活被沙所困,因沙致穷。如何转变群众观念,改善生态环境?2008年,巴彦淖尔苏木党委、政府提出"举全苏木之力,大干十年,全民造林,打造绿色生态的巴彦淖尔苏  相似文献   
3.
《浙江人大》2015,(4):71
"踩着红地毯植树,你们见过吗?"3月12日植树节当天,多位湖南永州网友发帖称,由该市零陵区创森办、区妇联等多个单位组织的植树活动中,区领导、志愿者等人踩着红地毯前往植树现场。主办方回应称,"考虑到近日连续阴雨,上坡路湿滑,临时放置了约10米废旧地毯"。网民"立峰":一个简单的植树  相似文献   
4.
郭飞 《政府法制》2012,(23):64-64
森林是提供清新空气、创建优美环境的根本,植树造林作为一项头等大事,起着关键的作用。春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时间。怎样栽植好树木,确保树木成活?根据以往造林经验,总结出了树木栽植技术,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大》2011,(6):I0003-I0003
福建位于我国大陆东南沿海,森林覆盖率达63.1%,居全国首位,素有“东南沿海绿色明珠”之称,这里山清水秀,宜居人和。  相似文献   
6.
曹前发 《湘潮》2014,(9):16-17
邓小平在设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时,总是着眼于中华民族的美好前景,考虑着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保护生态环境,决策上马“三北工程”等提到关系中华民族长远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彰显出邓小平作为政治家的伟大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7.
《江苏政协》2011,(5):27
<正>近日,扬州市政协组织委员深入高邮市界首、马棚镇和江都市樊川、宜陵镇,实地察看农村生态建设和植树造林情况,召开专题协商会,建议生态文明建设要做到"六个结合"努力打造"绿杨城郭新扬州"。一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结合起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产业的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反哺生态  相似文献   
8.
他走了,就像一个操劳了一生的老农民一样,走了……身旁留下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支烟斗;身后留下一个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家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伴……  相似文献   
9.
仰望杨善洲     
曾建立 《学习导报》2011,(10):42-43
从普通农家子弟到革命工作队伍中的一员,从党的基层干部到地委主要负责同志,从退休的老干部到植树造林的新干将,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人生轨迹。这是有形的生命痕迹,以农村始,以农村终,始终围绕着杨善洲家乡的大亮山,始终围绕着祖国西南边陲山区的各族群众。这是无形的精神丰碑,讲述了一个共产党人执著理想信念、致力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0.
夏武 《当代党员》2010,(10):45-46
植树造林是“三分造、七分管”,如果重栽种轻管护,就有可能出现“春天种,夏天黄,秋天死,冬天进灶堂”的现象,变成“植树造零”。“森林重庆”建设启动以来,全市植树造林如火如荼,但如何破除“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魔咒,成为一个难题。我们欣喜地发现,涪陵、南川、大足等区县,在苗木管护方面大胆创新,取得了明显效果,希望这组报道能引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