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9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西方伦理学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把正义视作理性合乎德性的实践活动,强调那些形成正义倾向的事物来源于人自身的"我能成其所是"的德性,因此亚里士多德的正义是内向性的。黑格尔看到了亚里士多德内向性正义以"自我沉思"的方式追求正义的局限,主张以法权这一外向性维度完成正义实现的理性必然,但由于黑格尔缺乏对社会生产方式的研究和剖析,导致其正义理论仍然带有抽象性和片面性。马克思则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剖析,发现了资本对劳动的绝对支配这一隐匿着的资本逻辑,主张无产阶级以革命实践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从而既突破了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和德性的内向汇通,也超越了黑格尔的正义和法权的外向交叉,在历史和社会的生产方式变革中实现了正义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正义理论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不正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法权批判、社会批判和道德批判三维向度的统一。正义的法权批判向度在批判自然法和市民社会的基础上揭示了正义的阶段属性,正义的社会批判向度指出了解决正义问题必须返回到现实的生产实践当中,正义的道德批判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从人性角度对未来社会分配方式的反思。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现实启示是:分配正义是保障社会正义的基础,社会正义的实现要防止个体需求满足异化为对拜物教的追逐,个体正义感的确立需要对个体人性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3.
2014年6月24日《光明日报》刊登李培根的文章,文章提出现在搞文化素质教育,开办很多人文讲座,丰富了大学生的人文知识,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怎样从知识升华到人格。提高文化素质,当立现代人格。现代人格涉及内容很多,法权人格、政治人格、君子人格等。  相似文献   
4.
作为起点和源头,马克思道德观不仅对整个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鲜活的时代价值。西方关于马克思是"道德主义者"还是"非道德主义者"的争论由来已久,认识分歧的根源在于缺乏对马克思道德观之辩证性的深刻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马克思道德观的正确认知。马克思道德观的辩证性主要体现为,强调道德特殊性与认可道德普遍性、强调道德被动性与明确道德能动性、强调批判道德工具性与弘扬道德价值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道德观的辩证性不光直接为当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价值指向,而且为处理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提供了道德理论支撑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5.
6.
7.
自由意志与法律意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沉默权立法论争中的“自由意志”问题,从实际出发来探讨自由意志与法律意志这对命题,有益于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立法实践。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权的发展始于16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法权体系经历了从近代法的形而上学到分析实证主义法哲学的发展路程。从现代法权的概念解构出发,着重分析了现代法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外化表现,即意识形态化和技术理性化,进而指出了现代法权的异化性质所在。  相似文献   
9.
林文瀚  潘兆初 《中国法律》2007,(3):38-43,126-132
前言 1.一个健全、公正、有效的民事司法制度,是香港的基石;它体现了《基本法》第三十五条所赋予香港居民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宪法权,让他们有效地行使权利和维护自由。  相似文献   
10.
法权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产生不同的法权关系,并推动法权模式演进。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法权模式依次历经未开化型、单一型和复合型三种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