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立诚 《各界》2010,(6):43-47
假如有一个地方,把人和牛羊关在一个栏里,随便买卖,不合主人心意就杀死,你觉得如何?无疑这是非常残酷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绿林之光     
任蒙  登豪 《福建乡土》2012,(5):51-53
1一个封建王朝在一座山林里终结,又一个新的王朝从这里发端,我相信,谁来到这里都不会漠视这座山林的神圣。然而,由于时代过于遥远,这座山林的故事一次次被别的山林所重复,它所产生的历史轰动一次次被新的轰动所取代。无数回世事变迁,使它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只有走进这座山麓,走进历史的记忆深处,我们才能听见从这里发出的巨大轰响。绿林镇,湖北京山县一个乡镇机关的所在地。在我们抵达的那个傍晚时分,谁都没有顾得上去打量它。次日清晨一觉醒来,我才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地靠近了一座铭刻着史诗的英雄山麓,我们一步跨入了两千年前的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官僚地主阶层更加野蛮地掠夺百姓,又逢连年赤灾,人民生不如死。就是在这座山中,燃起了焚毁新莽政权的冲天烈火。此刻,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农民大起义的主要策源地,面对脚下这片改变过中国历史的神奇山岭,我的心头蓦地升起了一种莫名的敬意。可是,高大的山峰在我们面前依然沉默着,并不在意我这种颇有些感动的目光。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独自回想着辉煌的往事。那种淡然的神态,让人感觉到的只是平凡。  相似文献   
3.
侯虹斌 《各界》2014,(3):3-3
青年时期的王莽是一个梦想家,中年时期是野心家,晚年,却成了破罐破摔的精神病人。  相似文献   
4.
"韩诗"虽然早在文帝时便被立为博士,成为两汉官学;但跟鲁、齐两家相比,它在西汉最为弱势。到了东汉,"韩诗"突然转盛:"齐诗"固然不可与之同日而语,就是极盛于西汉的"鲁诗",也不能出其右。本文认为,"韩诗"转盛的原因大致有二:旗帜鲜明地反对王莽篡权,赢得东汉朝廷的政治支持,并在士子中获得良好口碑;东汉时期,许多"韩诗"学者兼治图谶,则是适应了新的时代要求。两汉三家《诗》,"韩诗"最后亡,早在东汉已现征兆。  相似文献   
5.
王莽新朝时期 ,工商管理政策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在原有工商管理政策的基础上 ,略加损益而成的五均六竹完 之法 ;二是王莽独创的货币改制。王莽横暴干预社会经济的这些工商管理政策 ,不仅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的阶级和社会矛盾 ,而且也使对外贸易和民族贸易陷于绝境 ,民族矛盾激化 ,从而加速了新朝政权走向灭亡的步伐。王莽新朝的工商管理政策 ,在历史上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6.
江国华 《前沿》2002,(1):85-86
本文主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现实利益关系的角度 ,以及政策的角度探讨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阐明的观点是 :极端腐败的政治统治是无可救药的 ;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 ,发展到高峰时是不可调和的 ;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对事物发展规律性的认识、把握和尊重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6)
王莽的币制改革是其改制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系统梳理王莽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入挖掘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与理解王莽改制的历史意义,在我们深化改革的今天也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聂作平 《传承》2009,(13):50-51
最早知道太行山,是小学时读一本叫《太行人家》的皱巴巴的小书。那时候,太行山是我神往的地方之一。等到真正深入太行山的千山万壑,已经是20多年以后的事情。我去太行山时正值春天,那是太行山最美的季节。山岭上,点缀着淡黄色的连翘花;溪涧  相似文献   
9.
三家《诗》在汉代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经过两汉之际的政治动荡,这种不平衡发生了重大转化。概而言之,"鲁诗"极盛于西汉,至东汉依然强势;"齐诗"盛于西汉,至东汉则一蹶不振;"韩诗"在西汉相对不显,至东汉而盛极一时。两汉三家《诗》学兴衰易势的关节点在于王莽篡汉。王莽篡汉前后,三家《诗》学者明显分为两大政治阵营:"鲁诗"、"韩诗"知名学者以不同方式拒绝为王莽奔走,见于记载的西汉后期"齐诗"学者则大都倒向了王氏集团。这种政治分化影响了三家《诗》在东汉的不同走向。东汉"韩诗"学者大都善言图谶符命,迎合了新的时代要求,这也是东汉"韩诗"传习转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单名真正独大,是从汉代开始的,两汉23位帝王俱为单名,三国诸多风流人物,更是绝难想出一个复名来。至于其原因,有种解释说是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汉平帝下诏说自己“箕子”之名“不合古制”,于是改为单名“珩”,这时正是王莽专政,因而后人会说“王莽令中国不得有二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