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声 《大特区党风》2002,(11):24-26
2000年3月8日,大贪胡长清在南昌郊外一个叫瀛上的地方被执行死刑。两年后的5月12日,他生前暴敛的400多件赃物在南昌凯莱大酒店被拍卖。5月12日是母亲节,细心的记者发现,胡长清受审、被执行和赃物拍卖的三个日子,都和女性联系在一起。他开庭被审是在情人节,枪毙那天是妇女节,这次赃物拍卖又在母亲节,从情人节到妇女节,再到母亲节,胡长清这个生前生活糜烂,让情人、女人和母亲伤透了心的男人,死后依然不依不饶地纠缠着她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盗窃、毒杀牲畜犯罪活动愈演愈烈,犯罪动机由最初的以报复为主发展为报复和侵财各占一定比例;犯罪手段也由单人作案向具有职业特征的团伙犯罪发展。2004年在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省的农村开展了“打击盗杀牲畜犯罪”专项斗争,破获了大量此类案件。例如:2001-2003年7月吉林省就发生了盗杀牲畜案件4048 起;2002-2003年7月,仅3个县就发生盗杀牲畜案件594 起,803头,直接损失376万元,破获案件222起;2004年3-7月仅吉林省四平市就破获盗抢、毒杀牲畜案件39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2人,打掉犯罪团伙 12个,缴获牲畜55头。此类案件的发生, 已严重影响到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3.
赃物善意取得制度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中的重要法律制度,许多国家民法规定赃物是可以通过善意取得而合法占有的,我国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但不够完善。文章对善意取得制度的含义、赃物善意取得的法律依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加强对赃物善意取得制度保护的观点,并就具体保护措施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付某,男,年龄46岁,小学文化程度,收废品个体户。犯罪嫌疑人李某于2011年5月11日,在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地铁西南出口中国移动大厦门前盗窃被害人倪某电动三轮车电瓶2个(8块),经鉴定价值人民币672元;2011年5月17日,犯罪嫌疑人李某在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同仁堂药店门前盗窃被害  相似文献   
5.
刘典 《法律与生活》2012,(20):46-47
盗贼这个角色在我们的生活中耳熟能详。在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说他最看不起打劫的,“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为何?因为黎叔是“偷儿”,而“偷”里面可是大有文章的。不管是打劫的,还是“偷儿”,在古代,有一个词概括得好,叫“盗贼”。 盗本是“贼”,贼本是“盗” 在现代汉语词义中,“盗”这种行为通俗地讲就是小偷。可是,在古代却完全不同。严格而言,“盗”和“贼”是指两种不同的行为,古之“盗”多为窃盗之人;古之“贼”,皆谓强盗。在中国古代,经常用“贼”来称呼强盗;“盗”则不同,虽然有时它能够同时指称小偷与强盗两种人,但主要是指前者。古之“盗贼”只是偶尔才会指称盗与贼两种人;今之盗贼则往往既指称小偷,也指称盗贼。  相似文献   
6.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班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嫜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第378页)  相似文献   
7.
唐律的共盗犯罪,由于主体的和行为的不同而存在极为复杂的共盗情形.在立法上,作为总则的《名例律》中有一般性规定,作为分则的《贼盗律》中又作进一步的一般性规定,然后还有盗罪具体情形的专门性规定,由此形成唐律交叉重合的复杂共盗关系,决定影响着性质的认定、法律的适用和处罚的轻重.唐律对于共盗犯罪的处置,体现了唐律立法成熟细密的高超水平,对于后世明清盗罪立法影响很大,对于现代立法和法律的实际适用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9)
分析目前司法实践中的体育赛事侵权案件可发现,大多数体育赛事相关热点案件都涉及网络盗播行为。其中,网络盗播又包括网络直播盗播和网络点播盗播。对于网络点播盗播,权利人往往可援引信息网络传播权予以控制,然而,对于目前更为常见、危害更大的网络直播盗播行为,持权转播商却常常面临无据可循的尴尬处境。因此,立法需明确赋予体育赛事组织者和传播者一项实在的积极权利以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应当健全体育赛事网络转播权法律保护体系,完善《著作权法》中广播组织权和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相关内容,为权利人维权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科技手段。与此同时,一些违法犯罪人员对互联网技术加以利用,特别是对正处于蓬勃发展机遇期的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平台等加以利用,使之成为销赃的新"土壤"。因此,面对新的科技信息条件,应当对信息化条件下的销赃渠道进行分析、归纳,从中分析研究赃物控制的难点,并从多方面对赃物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
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这必然给司法实务中处理此类问题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本文试从赃物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国外关于赃物善意取得的立法例、我国相关立法和学说进行分析,提出赃物有适用善意取得的空间,从而平衡财产权利的动态保护和静态保护,实现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和民法公平原则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