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62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瞿秋白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他为什么会由一个情感细腻、诗词书画皆精的传统文人转变为一个主张暴力革命的职业革命家?本文的结论是,母亲的自杀深深地影响了瞿秋白,由此形成的自杀情结贯穿了瞿秋白的后半生,这种情结始终激励着、也可以说是驱使着瞿秋白在革命道路上疾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2.
“左联”时期,瞿秋白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重返文学岗位,他从革命斗争的大背景下审视文艺的社会功能,并据此参与、指导各种非无产阶级文学流派的论辩,以文化构建的特殊方式延续了革命实践、宣泄了政治理念,继而进一步扩大了“左联”的统一战线,拓展了革命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3.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书赠瞿秋白的条幅.鲁迅一直将瞿秋白视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相识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可是,相互间早已是心仪神往.  相似文献   
4.
1935年6月18日上午,古城福建长汀的大街上,走来一位被国民党士兵押送的“要犯”。他手夹香烟,边走边吸,顾盼自如,从容走向西门罗汉岭刑场,面对满街的围观者,  相似文献   
5.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出生于江苏常州城的没落书香人家。1921年9月,在莫斯科经张太雷和张国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八七”紧急会议上,时年28岁的瞿秋白为三名常委之一,受命主持中央工作。后因受到王明及其后台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米夫的排斥和打击,于1931年后退出领导岗位,成为党内无职务又不领津贴的“白丁”。1934年2月初,瞿秋白离开上海到达中央苏区瑞金,协助徐特立主持苏区教育事业,很有成绩,但是遭排斥的境遇并没有改观。1934年10月中旬,中央苏区“三人团”决策苏区战略转移,8万红军由博古和周恩来率领北上,开始长征,留下2…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在批判旧社会、旧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产生了对构建一个民主平等、能够涵养爱心和诚信、人人都能参与社会利益分配的"新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在新俄考察期间,认识到真善美的理想社会,在于能够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回国后,提出构建未来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文明的理念,主张改进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对构建这一和谐新社会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些认识和探索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7.
雅菲 《奋斗》2006,(5):64-64
1920年秋,瞿秋白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赴苏俄考察,自北京抵达哈尔滨后.由于通往赤塔的火车被谢米诺夫白匪破坏.瞿秋白与同行的两位记者在哈尔滨住了50天,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对哈尔滨进行了考察,著名的报告文学《饿乡纪行》的前几章,就是在哈尔滨完成的,他在这本书中说,他在哈尔滨首先“得到共产主义空气”。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的《多余的话》是在不变节投敌的前提下,一个致力于“求生图存”的特殊文本,可以从中看到瞿秋白的生之顽强和智慧.文中并非全是真话,因其不符合他坚决革命的真实经历,也不符合他在狱中最后慷慨赴死的真实表现.《多余的话》是写给敌人看的,其实际意图,就是在守住底线和尊严的前提下,试图脱离虎口.为此,他剥离自己与政治的关系,将自己还原为一个“文人”,对自己进行了严苛的剖析,写下了诸多消沉、伤感和过度自轻自贬的文字.瞿秋白剑走偏锋,在“中性”的边缘与国民党高层展开生死博弈,但终因不肯放弃自己的信仰而遇难.  相似文献   
9.
苏瑷 《公民导刊》2016,(7):56-57
正在建党95年到来之际,在瞿秋白牺牲81年之后再谈及他,是否有点"江南旧梦已如烟"?其实瞿秋白是抱定"自家自了自家身"的决心而走向死亡的,但是他一生"枉抛心力作英雄"的努力,既文人又英雄的情怀,在狱中完成的《多余的话》中,几乎是坦坦荡荡,彻彻底底,一丝不挂的璨然于世,在其身后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臧否褒贬他而争论不休的焦点,这无疑是他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10.
1930年6月,为了解决李立三所犯的错误,共产国际为此而召开了专门会议。当时周恩来和瞿秋白也参加了会议,会后形成了共产国际的七月决议,并指派周、瞿两位回国召开六届三中全会,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和七月决议的精神,并要求按此精神来终止立三的错误。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在上海举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