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吃转基因吗?你家有空气净化器吗?你抽烟吗?”……全国两会期间,记者为何频问部长们的私事?  相似文献   
2.
问:“双十节”快到了,林森要第一次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参加各种庆典活动和官场应酬,哪有空来。难道“国事”还不如“私事”重要?  相似文献   
3.
近日,湖南省邵阳县某镇官员李某在家中和同事喝酒时过量醉死,家人请求单位追认“以公殉职”,单位“未置可否”。此事经1月5目的《长沙晚报》报道,便在互联网上受到无尽的调侃。  相似文献   
4.
孙渝 《法治研究》2006,(5):50-51
“天妒英才远去学法律用法律当律师办律所感念国家涌泉之恩始终如一真挚;地憾君子已逝管公事理私事为事业做事业动听浩荡涛声之音依旧如此美丽”。桂明先生悼念张涌涛律师的这副挽联不仅对张君的人生历程作了完美点评,更于笔墨之间流淌着对一个飘然仙去的同龄才俊的无限惋惜之情。常言道,人生之大不幸,莫过于幼年夭折,但对于英年早逝者,却更于不幸之中多了几分扼腕之痛。为人之子为人之夫为人之父从此难续赡养扶养抚养之情;一家之主一所之尊一行之宠自此了却管事断事理事之责。世间至悲至憾之事莫过于斯焉!律师之死,虽不如士兵就义般壮烈、如明星陨落般轰动,但却能于同道中唤响凄美而动情的悲歌。愿上帝保佑律师,无论是故去的还是活着的!  相似文献   
5.
陈鲁民 《唯实》2005,(2):64-64
近日读报得知,任内曾六次访问过中国的德国总理施罗德,原来竟然是个"穷总理"。德国是个富得流油的国家,可是贵为最富有国家的总理,却囊中羞涩,他每周只雇得起一次清洁工,堂堂德国第一夫人不得不亲自买菜、下厨、熨烫衣服。为了省钱,他私事外出都乘火车,还是二等车厢,有时干脆开着自己老掉牙的  相似文献   
6.
图片报道     
徐安军 《当代贵州》2009,(14):54-54
一、党员因私事临时出境,应该向所在党支部提出保留党籍的申请,经所在党支部初审后,报党委审批;本人不要求保留党籍的,可以提出退党;未经组织批准保留党籍而出境连续六个月以上的。按自行脱党处理。出境定居者,在出境后即停止党籍。  相似文献   
7.
《时事报告》2012,(11):76-77
现实社会中,有些人每天都会担心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为了帮助这些人解决此问题,美国著名的脑健康医生丹尼尔·亚蒙就提出了“18/40/60规则”:当你18岁时,你会觉得每个人都在关注你;当你40岁时,你会不完全介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当你60岁时,你会意识到没有人关心你的私事。人们每天都在担心和思考他们自己的事,而不是你的事情。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通常是那些患有社交恐惧症或者会对社交情境感到害怕的人的普遍特点。这些人常常觉得别人在评价自己:评价自己的外貌、服装、谈吐等。  相似文献   
8.
李强 《中国监察》2010,(23):59-59
有人认为,领导干部只要工作干出成绩就行了,生活作风属于"小节"、"私事",其实不然。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是个严肃的政治问题。事实证明,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切不可小看。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03,(3):73-73
我自个儿的事,你就甭管了。——隐私权是公民最重要的权利之一,正如性,当它没有任何社会危害性地发生在卧室里时,它完全属于两个人的私事,属于个人感受最隐秘的范围。“黄碟事件”中,代表公权力的警察权力直接介入公民最隐秘的床弟之间,难怪会冒犯天下之大不韪。  相似文献   
10.
刘黎平 《政府法制》2012,(24):18-19
一家单位,一家公司,新来了一个老大。不知你踩到什么狗屎了,新老大忽然对你很亲密,首先暗示你,要给你更多权力;接着叫你坐近一些,居然还拉你的手,叫你兄弟,将家里的私事跟你分享,将内心的私密向你倾诉。你是奔走相告,将被领导重视的信息透露给同事、好好,敲打那些平素不怎么敬重你的宵小之辈?还是默默地埋在心里,既不太当真,也不过于淡然,该干吗还是干吗去?答案虽然是后者,但人在江湖,轮到身临其境时,恐怕身在此局中看不清楚,难以自拔,弄不清是真赏识你,或只是御人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