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398篇
中国共产党   92篇
中国政治   140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1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比较点是法官判断待决案件与指导性案例是否构成相关类似时所依赖的标准。在实践中并不存在判断类似案件的统一法则,因而比较点的构建也是因人而异。比较点既包含法律规则也包含案件事实,本质上是决定指导性案例裁判结果的判决理由,也是其指导性的体现。法官在选择比较点时应遵循两条原则:其一,比较点构成指导性案例裁判结果的充分条件;其二,比较点在内容和形式的表达上符合经济原则。在构建比较点时法官应采用初步假定、实质比对的路径,确保高效且准确地判定待决案件与指导性案例是否构成类似案件。  相似文献   
2.
如何看待被告人有罪答辩——辩诉交易的一点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辩诉交易制度中的合理因素 ,可以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正确等待被告人有答辩提供借鉴。应当更新诉讼理念 ,将认罪答辩视为被告人作为诉讼主体对刑事程序运作方式的一种选择 ,建立激励被告人自愿作出有罪答辩的机制 ,对此类案件可简化诉讼程序 ,同时应建立对被告人有罪答辩自愿性明智性的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3.
侦查工作中,正确运用充足理由律,有助于对言词证据的可靠性进行判定,有效说服教育犯罪嫌疑人,及时识别、驳斥犯罪嫌疑人的诡辩。运用时应当注意:把握好适用的范围、条件;理由必须真实;理由与论断之间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不能违反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开篇先介绍了中国判决书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接着分析了判决书说理不清的制度成因。然后在借鉴两大法系判决理由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现实,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司法实践看,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活动中最为薄弱、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无疑是法庭答辩。依照笔者的经验,法庭答辩中问题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慢,即反应迟钝,对辩护人核心的辩护观点不能立即领会,从而不能快速做出反应;二是乱,即思维混乱,答辩缺乏逻辑性;三是散,即答辩重点不突出,事无巨细;四是软,即答辩观点不鲜明,辩而无力。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公诉人出庭的法律效果,影响指控犯罪的成败。因此,掌握一定的答辩技巧,对不同性质的辩护观点采用不同的答辩策略,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四川审判》2002,(2):55-55
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在处理民事案件时,律师费用应否列人赔偿范围,颇有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律师费用不能列人赔偿范围。主要理由是我国民事诉讼并非采用律师诉讼主义,换言之,非采用强制代理制度,加之现在律师收费状况混乱,标准不一,列人赔偿范围,加大了诉讼成本,又使恶意诉讼有机可乘。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法院柳波、夏国平同志认为律师费用可以列人赔偿范围,其主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7.
民警出庭作证可以确立法院“最终裁判”的地位,抑制屡禁不止的非法取证行为,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率,对于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事裁判文书能否适应新时期法制发展要求,能否直接体现事实、理由、法律和公正,将直接影响当前审判方式改革成果。探讨当前民事裁判文书的不足,并揭示民事裁判文书改革方向和内容是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刑法》第344条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司法实践中,对什么是《刑法》所称“珍贵树木”,有观点认为,必须是野生(自然生长)的,种植的珍贵树木不是刑法所称“珍贵树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妥的,其主要理由是:l.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明确规定:“珍贵树木,包括……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树木。”对此,应理解为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10月11日,一起备受关注的“第三者”因遗噌纠纷状告合法妻子案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以判决驳回原告即“第三者”张学英的诉讼请求而一审审结。法院的判决理由主要反映在纳溪法院副院长刘波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番话中:“《继承法》、《婚姻法》这些特别法的规定都不能离开《民法通刚》的指导思想。执法机关、审判机关不能机械地引用法律,而应该在充分领会立法本意的前提下运用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