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9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的因案修例,即基于某一司法案件对《大清律例》中的相关条例进行修改。这是清代司法实践中一种常见的法现象。《大清律例通考》《读例存疑》等考证类释本和《驳案汇编》《刑案汇览》等描述类案例集,分别以法律文本备注和刑事案例陈述的形式,记载了因案修例的诸多实例。结合因案修例的各方面特征来看,它属于清代法律的一种司法创制机制,带有典型的传统中国特色。清代统治者通过此种机制从司法案件中抽象出成文法则,进而实现法律文本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均衡。对于当前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因案修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其对明确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路径和方向,以及完善“由案到法”的衔接机制、指导性案例的审核机制、类案判断机制、指导性案例的退出机制等,具有积极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德薄者终学不成。”夸美纽斯也说:“没有德行,文学技巧算得了什么呢?凡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在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最根本的最首要的任务。他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上述中外名人的格言警句,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实用文体类别繁多,它们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一些过时的文体消失了,一些新的文体又出现了。这些古代实用文体,在社会发展嬗变中,有的交叉,有的融合,有的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4.
我近期一个人流落江南,偏偏梦溪几次来电要我去青岛.我真是不知"驴"(如)何是好.梦溪说那是王蒙60年的创作研讨会啊!我说王蒙写了60年啦?王蒙今年是69岁呀.梦溪在电话线那头掰着脚趾头算减60等于多少,嘴里还念念叨叨的,终于算出是创作生涯50年.  相似文献   
5.
13年前诞生的羊城“金不换”工程.13年后,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奖”殊荣.一项工程.或者说一项事业.能够坚持这么长久.非常不容易.这一案例说明: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必须找准着力点,从一件件实事做起,持之以恒,这样坚持下去.必有所成。  相似文献   
6.
清代民族法中"苗例"之考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兴东 《思想战线》2004,30(6):33-38
“苗例”作为清代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所含正确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清代“苗例”中“苗”不是现代民族学中的苗族 ,它具有泛指南方各民族群体和南方民族群体中那些没有阶级分化和独立公共权力机构的群体 ,即没有在土司或国家行政、司法控制下的群体。“苗疆”是清代南方民族地区改土归流后所形成的新开发区。“苗例”是南方各民族固有法或习惯法以及中央政府为南方民族特别制定的国家法。  相似文献   
7.
刘亮 《政府法制》2013,(9):45-45
古代的路况较差,相当难走。为此,清代朝廷制定了一些“交通规则”,尽可能减少雪灾期间的交通事故。《大清律例》规定:因为天气关系骑马撞伤人的,赔偿医药费,还得把坐骑贿给伤者。  相似文献   
8.
正在充满漏洞的古代司法体系中,讼师们时而仗义出生,时而为利入死,如何取舍,全凭信仰和原则。与如今风光的律师不一样,中国古代的状师,是一个隐蔽而灰色的职业。他们被通称为"讼师"、"刀笔先生",或被蔑称为"讼棍"。从讼师界的祖师爷——春秋时的邓析开始,讼师的日子就缺少阳光。史  相似文献   
9.
清代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和统治者对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都远超于各代.统治者认为科举考试是清代的"抡才大典",关系到清代官僚队伍的整体能力,因此多次立法试图肃清科场.本文将通过《大清律例》和《刑案汇览》研究清代科举舞弊行为与刑罚.  相似文献   
10.
李蕊 《法制博览》2023,(27):31-34
《大清律例》系我国古代法典之最后形态及典型代表,深蕴我国传统法治及经验,凝结了我国古代几千年的文化,具有极深的学术价值及借鉴意义。清代社会动荡变革导致女性犯罪频发,在《大清律例》中有对女性犯罪的专门规定,集中分布在刑律部分的犯奸及杀伤类案件中,在断狱部分也有对女犯刑罚的专门规定。本文旨在通过对《大清律例》中女性犯罪的刑罚规定,研究清朝对女犯的处罚规定及对当前我国刑事犯罪制度设置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