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按照越南历史学家范公著的记载,越南黎朝时期由吴士连编纂的《大越史记全书》十五卷,是吴士连奉黎圣宗之命编纂的,其性质是官修史书。然而根据吴士连本人的记述及其依附谅山王黎宜民(厉德侯)的经历,《大越史记全书》十五卷是吴士连在不能参加黎圣宗组织的国史修纂,且不能阅览新修国史的情况下,效仿司马迁发愤著书,编写完成的私撰史书。吴士连书成之后,其撰写情况史书记载极简。而之前黎文休奉旨所纂《大越史记》和之后的武琼《大越通鉴通考》两部官修史书,史书不仅详录其修纂情况,且书成后均为朝廷所重。吴士连虽不遇于当时,却以私撰史著《大越史记全书》十五卷立言于后世。  相似文献   
2.
<正>一、前言一九八七年一月,大陆出版《郑成功族谱三种》①,是书附录三件相关墓志铭,而正文部份汇刊族谱三种,包括:日据时期首先发现于台湾之《石井本宗族谱》,及两种大陆不久以前"新  相似文献   
3.
清史纂修是一件严肃的学术界的大事,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待之。其中关于“太平天国”研究的问题,要允许接纳“隔行论史”的不同观点。洪秀全并没有创立过“拜上帝教”。《清史稿》最明显的缺点是修史者的史观有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文鹏 《政策》2003,(7):42-43
中国历史上近600年来曾四次修史。第一次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打下大都(元都城),立即下令为元朝修史;第二次是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入关后不久,就下令收集整理档案文献为明朝修史,历经康熙、雍正,到乾隆时修成明史;第三次是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成立清史馆,14年修成《清史稿》。现在是第四次国家修史,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为清代修史。与以往相比,这次修史具有本质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百姓家的称作家谱,也称宗谱、族谱,而皇家家族的家谱则称作玉牒。清代玉牒是惟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目前我国保存清代玉牒的只有两个地方,一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一是辽宁省档案馆。玉牒长啥样?啥规格?为什么把皇室的家谱叫玉牒呢?是取其"金玉之贵"的意思,区别于一般百姓的族谱、家谱。从唐代开始就有了修玉牒的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