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尹虹潘 《探索》2007,(3):154-158
本文对全市40个区县进行了聚类分析,并且在经验估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全市的城市体系情况。然后结合上述各种分析的结果,认为重庆市“一圈两翼”空间发展模式总体是合理的。但“一圈两翼”模式本质上是基于非均衡发展思路的,因此本文也提出了一些促进重庆市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组团发展是中山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组团发展从本质讲是一种经济区划,这种区域经济组织形式适应市场经济的本质需求,有利于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和空间内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从而促进中山的持续发展。目前从中山的现实情况看,尚未形成组团发展所要求的成熟的运作机制,应稳步推进激励与约束机制、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以及区域合作组织机制,以此促进中山组团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2004年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后,社会各界反响十分热烈,也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的关注。人们在肯定、赞叹其前瞻意识的同时,也对其区划范围、功能定位的合理性提出了许多疑问。为此,文章拟从经济区划理论角度进行分析,以阐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划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1,(24):34-34
南海问题主要指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中国台湾地区等六国七方就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和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划分产生的争端。  相似文献   
5.
中国标准经济区划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求经济区划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入手,建立中国标准经济区划的理论框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经济区划的方法体系,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在空间上得以有效实施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借鉴国际先进的经济区划模式,中国国情标准经济区划分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应用依据中短途客流建立的MFPT矩阵方法和区划方案的有效性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省直管县行政区划宜立足于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宜保持与经济区划的一致性,宜利于县域核心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深化拓展对标行动,引导鼓励每个企业向同行业最优看齐”是石家庄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基本要求,我市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两大任务,就必须主动对标同为内陆省会城市而发展潜力日益凸显的郑州、长沙等地,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谋求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