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显伟  翁博 《前沿》2011,(21):71-75
行政诉讼目的是行政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的基础,是行政诉讼制度建构和完善的基础与前提。虽然法学理论界对行政诉讼目的课题早有研究,且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源于研究中存在着诸多理论误区,致使在对"行政诉讼因何目的而存在"问题的回答上见解纷呈。通过对诸理论误区的逐一剖析,服务于当代中国行政诉讼目的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2.
对于刑罚与犯罪的关系,既要考虑已然,又要考虑未然,立中于已然之罪,刑罚表现为报应;着眼于未然之罪,刑罚体现为预防,犯罪的双重性,导致了刑罚的双重性,进而带来罪刑关系的双重性,由此,刑罚的正当根据便有其二元性,报应与功利的统一整体作为刑罚的正当根据便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3.
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人提供了正确处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关系的一些原则;列宁明确地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概念,为我们树立起正确把握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关系的典范。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的辩证统一,为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肖玉国 《奋斗》2004,(1):6-7
发展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规律,发展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当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是20世纪法律体系适应社会本位思潮的一大创新.然而,经济法从其诞生之日起便颇受争议,不仅受到相邻法律部门的猛烈攻击,其学科内部也是学说纷纭.其中,发端于前苏联,以B·B·拉普捷夫为代表的"纵横统一论"经济法理论影响最大,所受争议也最多,甚至被全盘否定.本文从介绍"纵横统一论"入手,力图揭示"纵横统一论"之科学内涵,并对其理论和实践价值予以重新定位,以期推动我国经济法学科建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而精确的违法性概念是恰当适用法律、有效保障权利的前提。违法性之"法"的解释是多元的。在德国违法性统一论的违法观下,违法性之法是全体法秩序。在日本违法性相对论的违法观下,犯罪构成要件的违法性之法是刑法;违法阻却要件的违法性之法以及正当防卫对象的违法行为之法既可以是刑法,也可以是其他部门法;违法性认识之违法性通说认为是全体法秩序的违反,目前有力的学说主张刑法上的违法性。德国和日本之所以采用不同的违法观,重要原因之一是法制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是指依据某一特定法律认定仲裁协议的效力.研究仲裁协议法律适用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明确主张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理论和原则可以准用合同的法律适用理论和原则,系统论述了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统一论和分割论,并就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基本理论在我国现行立法中的体现予以了深入诠释.  相似文献   
8.
“纵横统一论”是科学的经济法基础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向经济关系和横向的经济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都开始注意把国家调节手段和市场调节手段科学地协调和结合起来运用,从发展趋势看,二者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因此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大量具有纵横统一性质的经济关系。这正是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由此,“纵横统一论”正是经济法学的科学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9.
争论中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波 《现代法学》2001,23(4):143-151
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问题的争论 ,包括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评价问题 ,涉及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系统性、统一性和价值问题。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的基本问题的态度 ,包括法与经济关系的理论 ,法的阶级性理论和法的历史发展问题。当然 ,对前一类问题不仅仅是认识问题 ,也有个态度问题 ;对后一类问题也不只是态度问题 ,同样有个理解的问题。一切严肃的资产阶级法学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在这些问题上尽可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0.
姜峰 《中外法学》2013,(2):284-299
学界关于宪法中的公民义务条款大致有四个支持理由:权利义务"统一论"、宪法的"纲领性"地位、宪法的"发展趋势"论以及构建"国家认同"说。本文对这四个理论基础做了批评性反思,认为在"宪法"层面上课以公民负担是误解宪法基本属性的表现。出于宪法文本稳定性的考虑,对现有义务条款可以从"权利视角"做出理解,亦即赋予其约束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含义。检讨宪法义务条款的意义在于清除盘踞在宪法学核心地带的诸种误解,以揭示基本权利在中国面临困境的认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