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21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道德生活世界表现为各种道德力量的冲突与制衡,其调和与秩序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各种道德力量在相互妥协与不断博弈,以期达到一种道德均衡状态。所以道德均衡的核心在于道德力量的制限,而人格塑造的前提也是道德制限,主体的道德均衡自然造就限制下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2.
论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春雨 《前沿》2003,(10):160-162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中国的选举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比较 ,认为二者的差异不在于形式 ,而在于实质。具体表现在选举制度的产生过程、候选人的提名方式、介绍方式和政党在选举中的作用等方面。笔者认为 ,两种不同类型的选举制度都是对世袭制度的否定 ,是人类政治文明上的创新。我们可以在认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本质的同时 ,从中国国情出发 ,借鉴其为我们所用的东西 ,为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选举制度服务  相似文献   
3.
窦立博 《法制与社会》2013,(30):254+259-254,259
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标准是某行为侵害法益的严重程度,如果说侵害法益是定性要求的话,那么严重程度就是定量要求,如今实务工作中,对于定性要求的掌控趋于完善,对于定量因素的考量则不够重视。所以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关键是定量因素的考量,本文意在对定量因素如何考量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4.
人格物作为兼具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的物,体现了一般性人格利益在物上的延伸。载体物的毁损灭失会造成人格利益不可回复的后果,权利主体可依据物的损失要求人格利益的损害赔偿。同时,法律也必须对人格物的种类及其处分予以严格的限缩,以防范权利范围过大而导致权利的滥用。立法将人格物上升为一种新型的独立物权种类加以保护是大势所趋。为此,对人格物法律制度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提起克格勃,世人并不陌生,知晓这是苏联的一个国家安全机构,是这一机构的全称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俄文缩写词"КГБ"的中文音译。然而,由于这一机构的特殊性和高度保密性,在相当长时间里,世人对它深层次的情况仍缺乏详实而准确的了解,比如,本文所要阐述的克格勃第五局的相关情况就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6.
张清芳 《法制博览》2015,(7):240+239
自环评风暴后,区域限批作为一项力度之大,维度之广的行政行为,一直为广大学者所质疑,并对其合法性、法律性质等诸多问题产生了分歧与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对区域限批发展至今的法律现状进行简短概括,从最本质的角度来分析其背后的法理深意,探究其本义。  相似文献   
7.
学界关于刑事庭审实质化的理论改革方案,大多停留在“审卷”的重述上,难以深触庭审实质化的核心要求。确保刑事庭审实质化的关键在于实现从“审卷”到“审人”的转变,然而“审人”的支点在于刑事卷证的合理运用和科学规制。从法律规范及司法实践看,我国刑事卷证运用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对刑事卷证运用制度的体系优化可从两个维度展开:从立法层面对刑事卷证制度运行的诉讼程序和证据制度予以明确,适度熔断刑事卷证的证据能力,以主动切断刑事卷证与刑事裁判之间的非正当联系;从司法层面扩张解释直接言词原则条款、限缩解释直接言词例外条款,以达至“审人”的衍新,实现刑事庭审实质化。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因身心发育尚不健全导致其合法权益易遭受不法侵害,《刑法修正案(十一)》中设立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但本罪在具体适用方面存在潜在的扩大化趋势。基于限缩解释论对本罪的理论基础和规制边界进行限定,通过对立法背景和相关案例的分析,建议在性犯罪的基础理论——性同意理论基础上补充性剥削理论,以此揭示本罪的实质特征。需要界定特殊职责、实行行为和其他出罪事由,以此进一步完善本罪的司法适用,以实现未成年人权利自由和打击犯罪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侯雪梅 《法治研究》2014,94(10):12-22
侵权连带责任本质上是一种损害赔偿责任,只有建立在正当性基础之上,其适用范围才是合理的,其应有的制度功能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我国侵权法虽构建起了连带责任的体系框架,但对于如何界定连带责任的合理边界,立法者的态度并不明确,传统上过于倚重连带责任以救济受害人的思维模式导致连带责任的适用范围在司法实践中被不适当地扩大。我国侵权责任法应将行为自由作为首要价值,坚持其独特的责任调整功能,为受害人获取多元救济提供渠道。伴随着损害综合救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对连带责任损害赔偿功能的需求将不断降低,连带责任的适用在我国将呈现出逐步缩小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黄明慧 《法制与社会》2011,(30):191-192
单双号限行制度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而催生的一种交通制度。从行政法角度分析,单双号限行措施其实是具有国家行政权力的新政机关通过自身所具备的行政权的运用并表示到外部的行为中。该行为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果的,且完全符合成立行政行为所必须的四个要件,即主体要件、权力要件、内容要件和形式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