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墨 《南风窗》2014,(26):27-27
罄竹难书,可能是对美国中情局虐囚罪行的最贴切形容。12月9日,美国会参议院公布名为《中情局拘押与审汛》的报告。这份历时6年、耗资4000万美元、长达6000余页的报告,详细披露了美国中情局在小布什政府时期对恐怖嫌犯暴力刑讯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现在要谈的“西藏问题”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主要可分为两个时期:“西藏问题”的前期是英国制造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为开路先锋;后期是美国制造的,美国中情局在幕后主使。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30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设在阿富汗东部霍斯特省的“查普曼前进行动基地”遭自杀式爆炸袭击。31日,中情局局长莱昂·帕内塔证实,袭击导致包括该基地负责人在内的7名中情局特工死亡,6人受伤。多方证据显示,“基地”组织策划、  相似文献   
4.
崔向升 《今日广西》2012,(12):29-30
每当全面战争爆发,与敌人当面交锋是正规军的职责,开辟秘密战线的使命就落到了情报机关头上。二战时期,美国情报部门在常人料想不到的领域出力甚多,其中一招就是指挥敌对国家或敌占区的平民,暗中实施破坏活动,削弱对手的战争潜能。在这方面,中央情报局的前身——战略情报局编撰的《简单破坏战地手册》(简称《手册》),堪称无所不包的“宝典”。日前,当《手册》的详细内容出现在中情局官网上时,人们发现其中很多内容在今天依旧适用。  相似文献   
5.
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美国中情局局长(CIA)彼得雷乌斯栽倒在了“石榴裙下”。2012年12月9日他自曝婚外情宣布辞职,结束了仅仅持续14个月的中情局局长生涯。彼得雷乌斯当日在一份写给CIA全体员工的信中说,当地时间8日下午他前往白宫面见总统奥巴马,请求以个人原因辞职,9日下午奥巴马接受辞呈。  相似文献   
6.
2001年的“9.11”事件打破了美国本土绝对安全的迷梦。作为美国“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以中央情报局为首的美国情报界立即成为美国社会各界质疑与攻讦的主要目标:全球实力最雄厚、技术最先进、资金最充足的情报机构为什么在恐怖主义袭击面前束手无策,不堪一击?恐怖袭击的阴影将永远笼罩美国吗?面对这种情势,负责对外情报活动的主要机构———中央情报局急欲改变被动局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恐改革。*一、改革的背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美苏对抗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来被冷战阴霾所掩盖的地区冲突、大规模杀伤性…  相似文献   
7.
红色高棉、柬埔寨共产党、波尔布特,这是一连串神秘的名词。作为世界上曾经最神秘组织的首脑,这位被美国中情局称为“不可接触者”,被柬埔寨当局称为“佛国血魔”的波尔布特,其生活背景、政治理想、统治手腕、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消散,"冷战"的阴云又笼罩在欧洲大地之上,在"冷战"最前沿——柏林,间谍情报战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别出心裁。当时的美国中情局局长是希伦科特,他认为柏林是东西方的接合点,是从事间谍活动的最理想地点。那时候,窃听是最普遍也是最行之有效的间谍手段之一,希伦科特自然不会漠视窃听的作用。于是,著名的"柏林隧道"事件,拉开了美苏在柏林地下秘密较量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佚名 《人事天地》2007,(12):45-45
1967年10月9日,拉美游击战术理论家切·格瓦拉,在训练玻利维亚游击队时被包围,因伤被俘遇害,年仅39岁。 他去世40周年后,美国中情局一名前特工打破沉默,讲述了切·格瓦拉遇难前最后几小时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提供的情报使欧洲战场提前结束,使日本帝国海军遭到致命的打击。50年后的今天,直到美国中情局、联邦调查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