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处在重大发展变革时期的我国,人们的有些需求、“商家”的某些服务却令人十分担忧。其中,在考试现场运用现代通讯技术为考生提供答案,就是应部分人的非法需求而产生的地下交易。  相似文献   
2.
探索标准化考场条件下的考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光 《前沿》2012,(7):136-139
标准化考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考场管理模式,它的诞生,既是高科技在考试领域的应用,又是考试管理面对疯狂舞弊的一种积极的选择。科考制度建立后,考试成绩和考生的切身利益挂钩了,考场舞弊现象也就产生了,并随着考试与功名利禄的紧密结合而恶性发展。群体作弊、有组织的作弊、利用高科技作弊呈现蔓延的趋势,越来越难以防范。怎样防范考生作弊,尤其是有组织的团体作弊、利用高科技作弊,成为现代考试管理者研究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一鸣 《政府法制》2012,(14):31-31
公元747年,杜甫等一大批当时杰出的才子参加玄宗为选拔人才而设的“制举”考试。当时担任主考官的是李林甫,他是当朝宰相,却是个嫉贤妒能的小人,像张九龄、严挺之、贺知章等一大批杰出人物都遭到了李林甫的迫害甚至暗杀。他尤其嫉恨因为文学才能而得到封赏进官的士人,害怕朝外的贤士得到接触皇帝的机会,上书痛陈他的奸恶。所以他便千方百计地阻塞言路。结果参加“制举”考试的人,没有一个被录取。  相似文献   
4.
设置“三种考场” 培养优良考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章记 《公安教育》2007,(2):52-53,56
<正>考试作弊古而有之。从隋朝建立封建科举考试制度以来,考试作弊现象就屡禁不止,且手段不断花样翻新,严重影响科举文官选拔制度的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为遏制考试作弊现象,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和教育家从“道德倡导”和“制度惩处”两个方面提出过许多对付考试作弊策略,但考试作弊还是  相似文献   
5.
震惊全国的电白高考舞弊案,历时8个月后,从2月27日开始了连续三天的庭审。记者继去年对事件进行了全程的跟踪采访后,近日再赴电白,对事件进行了进一步的跟踪采访。  相似文献   
6.
徐翔麟 《法制博览》2008,(20):49-49
第一次监考,时间:1981年6月30号。地点:山村小学。科目:小学语文。发好试卷,我坐在讲台前看报,偶尔听到:“老师,他把头歪到那边去看。”我只看了一眼,那学生红着脸很委屈地说:“我没有偷看,就是看了一下窗外。”学生两人一桌,各自边答题,边用手捂住答案。考场内很安静。考后我被评为“优秀监考教师”。  相似文献   
7.
金童 《法庭内外》2010,(4):12-15
2010年全国高校艺术高考于一二月份陆续在各地进行,艺考过关的考生相当于一只脚迈进大学校门,只等6月份高考被大学录取。然而,因文化课成绩差,高考中个别考生不惜铤而走险作弊。作弊一旦被发现,不仅成绩作废并取消考试资格,还将记入考生个人档案伴随其终生!  相似文献   
8.
上星期,剑桥学子们信心百倍地走进考场,迎接他们的期末考试。但是,当他们拿到试卷时,他们却呆住了。这次期末考试只有一道试题:请比较说明英国诗人沃尔特&#183;拉雷的诗和英国女歌手艾米&#183;怀恩豪斯的歌词之间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国家司法考试突发事件,是指在国家司法考试过程中突然发生,对国家司法考试工作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试卷失窃、试题泄密、有组织作弊、扰乱考场秩序、自然灾害、疫情和意外事故等事件。要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做好国家司法考试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水银河 《法制博览》2010,(17):76-76
今天我们参加高考,考语数外,古人参加科举,考八股。虽说都是为了前途而进考场,但是古人科举登榜之后,直接就是公务员,从此吃皇粮,领国家津贴,要多滋润有多滋润。所以,今天有人高考个七八次就已经惊为天人了,但是在古代如果某人考个二三十年也不稀奇。更有甚者,因为脑子笨、不开窍,愣是考上一辈子,所谓“活到老,考到老”。一直考到七老八十上百岁的也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