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1938年12月29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投敌。而追随汪精卫的两位重要角色——高宗武、陶希圣,突然潜赴香港,揭露了他的叛国行径。这便是抗战史上的"高陶事件",又称"小西安事变"。在陶希圣之子陶恒生出版的《高陶事件始末》一书中,事件的真相愈加清晰。  相似文献   
2.
曹植的友情诗以独特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友情强烈的赞美,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性质。其友情诗最重要的内容是对友情的歌颂,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勉励、宽慰之意,同时还体现出对宇宙无限、人生短促的感慨情绪。  相似文献   
3.
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的重要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鲍照在乐府诗创作上取得了极大成就。在他的乐府诗中,女性题材的诗歌创作占有相当的比重。根据表现主题的不同,又可具体分为艳情和闺怨两类。前者内容香艳但不失寄托,后者多借女性之怨抒发自身之悲。作为一个男性诗人,鲍照发妇人语,代女性言,呈现出"男子作闺音"的现象。同时,鲍照借鉴了南朝民歌的元素,形成了清艳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情诗在中西方文学领域占据着重要和突出的地位 ,不仅是人类的天性和生活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由于中西方各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 ,中西方的情诗创作又呈现出很多的差异 :不同地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中西方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 ;父权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是影响中西方爱情诗歌主题的重要因素 ;中西诗人对生命与死亡观念的不同 ,使他们在情诗中表现出对爱情的不同态度、不同思想倾向和不同的表白方式  相似文献   
5.
温庭筠妇女题材的诗创作,可分为反映普通女子相思与追求的闺情和带有浓郁浪漫色彩的艳情诗两部分.前者以夫妇离别的主题而起兴唱叹,歌颂了爱情的忠贞与追求的完美幸福;后者则以强烈的真情实感而辗转徘恻,虽有少数之作不免流于浅斟低唱,但总的说积极向上的成分仍占主要方面.所以,对温庭筠妇女题材的作品,应当有比较公正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谢卫平 《求索》2007,(6):179-181
韦应物为大历时期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诗风自然淡雅。韦集所存十九首悲情诗,上接潘岳、下启苏轼,延演于后世,诗人对爱妻的那份率真、挚爱之情倾吐于诗中,凸显了悲情诗“感今怀昔”的共同主题,彰显了妻子勤劳、贤惠、与诗人心灵默契的美德,构建了悲情诗的时空体系,丰富了我国古代悲情诗创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阚韶辉  龚平 《工友》2009,(4):11-11
改革开放初期,成千上万的湖北人进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温州。经过近三十年的创业打拼,温州,已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朗诵这首由湖北籍作家阚韶辉、诗人龚平联袂创作的《献给两个故乡的情诗》,成为温州湖北商会一年一度联谊会上的保留节目,表达了他们心系“两个故乡”的情感和追求梦想的激情。  相似文献   
8.
武汉会战     
张发奎 《世纪行》2015,(4):28-31
<正>确保赣鄂门户南京失陷后,许多失败与悲观主义者,有下述种种颓丧的论调——以为敌人的军事行动,将告终止,而代以外交的谈判;他们以为敌人的企图,不是彻底的侵略,乃为取得某一种利益上的有限目标,或寓以惩警的态度,并有认为我们的野战军力,经过淞沪、南京与平汉路各会战的损失,业已支离破碎,无余力再行继续作战了。然而,从这一个经过四个月余的会战的事实,证明了敌人侵略的野心,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9.
周世伟 《前沿》2010,(2):138-140
作为花间词核心代表的韦庄确实留下了一些"艳制"。但事实上,韦庄很少写欢爱、优游,抒情几乎都很哀婉、凄切。他大多作于仕蜀期间的词正是以赋艳曲来寄托故国之思、乡关之念的,在本质上具有含蓄隐秀的品格,是在绮丽婉媚的文字底下隐喻着不便明言而又舍之不去的"深情苦调"。  相似文献   
10.
<正>那时的男人女人都比现在深情。这一段时日,《百家讲坛》又被鲍鹏山占领。这次不再说《水浒》,换讲孔子——《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他在台上,依旧世事洞明,尖锐犀利,讲起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