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76篇
中国政治   93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司马光说:“俭,勤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一个人形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应当从幼年时代开始。本文通过中国幼儿节俭现象分析,探讨中国幼儿节俭意识养成与发展,提出了中国幼儿意识养成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4月11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召开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传达学习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作风建设的十项要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  相似文献   
3.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志士仁人关于为政者戒奢以俭的名言不胜枚举.不少至今依然耳熟能详。古代宝贵的思想资源固然要继承。但我们更要从现代文明的高度看节俭。充分认识节俭的时代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最近提出的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指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6月11日至17日,是今年的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根据周管局统.一安排,各级公共机构以“珍惜生命之源,人人节水护水”为主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广泛宜传我困能源资源形势和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倡导绿色低碳办公方式和健康节俭生活习惯,充分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引起积极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5.
吴敏 《前线》2013,(3):79-79
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今天我们还要不要与它有约?答案是肯定的,要。  相似文献   
6.
“我参加过很多宴会,好多种菜,每一样蜻蜓点水吃了一点点,其他全部倒掉。”1月25日,在香港《南华早报》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浪费粮食不可原谅,尤其是在中国由于耕地有限而千方百计生产足够粮食来满足13亿人吃饭问题的情况下。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粮食。其中公款吃喝浪费现象尤其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7.
刘子阳 《政府法制》2013,(10):30-31
“过去别人盼着放假,我最怕放假,因为每逢节假日都会很忙,经常半夜才能回家。”某市政府内部负责接待的赵先生告诉笔者,“但是现在,我已经快失业了,因为现在公务宴请一桌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8.
欧洲的出路     
欧洲想要走出危机,德国和法国的态度成为关键。假如它们继续将危机表述为好逸恶劳的南方人揩勤劳节俭的北方人油,那么出路缺缺。从长期看,欧盟国家需要彼此更加相像——假如它们真的想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话。紧缩在欧洲似乎已不再时尚——至少眼下如此。欧盟给了西班牙、法国和荷兰更多的时间使其遵守欧盟不超过GDP的3%这一财政赤字上限。甚至德国政府官员如今也承认,除了财政紧缩外,还需要其他手段重振欧元区外围经济。据欧盟委员会,"其他手段"指的是结构性改革:放松裁员限制和其他劳动力市场规则、使封闭性职业(译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机关后勤》2014,(1):17-19
自《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公布实施和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解决职工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紧密结合起来,使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0.
从古代消费观念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抑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消费观念的主导思想是崇尚节俭,反对奢侈,从孔子、老子、墨子、荀子、桓宽直到近代魏源一脉相承.崇俭的消费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自抑性的典型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利弊共存,了解传统文化才能了解国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