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78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3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宇宙洪荒时期,天空有缺,女娲炼五色之石补天。宋代苏轼流放海南,在儋耳山的道路旁边,所见尽是"补天遗"的石头,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诗意深远。道光《琼州府志》载,自隋唐至宋元明历代"谪宦"、“流寓”海南者共66位之多。这些人不正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  相似文献   
2.
苏轼“以议论为诗”的创作实践不但遵循艺术创作思维规律 ,还符合艺术创作的本质 ,开拓了宋诗新体制。苏轼的创作实践检验了“以议论为诗”价值的深远性。尽管成就中有缺陷 ,但掩不住它的整体光辉。苏轼站在盛唐诗的顶端 ,发展了宋诗新体制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蓬莱记游     
几回梦里游蓬莱,今天终于到蓬莱。足至胜地,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彩色牌楼上的两副对联,一副为著名书法家刘海粟88岁时的挥毫:"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壮丹崖山";另一副则出于左手书法家费新我的手笔:"碧海仙槎心神飞越,丹崖琼阁步履逍遥"。再仰首看,大门蓝底横额上有"人间蓬莱"四个金色大字,鲜艳醒目,为宋代著名词人苏轼所书,写得酣畅有力,气势非凡。我们游兴颇高,拾级而上,盘旋而行,说笑间来到了蓬莱阁。据介绍,蓬莱阁始建于北宋,明清又扩建、修葺,是规模宏大、布局独具一格的古建筑群。它由蓬莱阁、吴祖殿、三清殿、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等殿宇组成,统称蓬莱阁。阁、殿、宫、寺,参差错落,浑然一体,气势磅礴。蓬莱阁的举世闻名,不仅因为它位于如诗似画的丹崖山巅,更由于它与"八仙传说"结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读《新唐书·马周传》时,在马用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写给唐太宗的一份奏折上写下了这样的评点:“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在这里,毛泽东指斥宋朝苏轼等人的文章为“纸上空谈”,而把马周的一篇奏折盛赞为贾谊写给汉文帝的《治安策》之后“第一奇文”。马周究竟写了些什么东西,值得一代伟人毛泽东如此推重呢?  相似文献   
5.
苏轼创立“豪放”词派,在词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从前代词人的艺术成就,北宋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作家个人的艺术素养和创作个性等方面分析了它们对新词派的影响,论述了创立新词派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娟 《学理论》2015,(5):119-120,136
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旷世奇才,面对多舛的命运并没有在不堪重负的生活中日趋萎缩、曲意奉承,而是在深刻自省中正视自我,走向旷达;在屡次遭贬中超越自我,走向成熟。坎坷曲折的经历促使他反省涉世多艰的生活意义所在。苏轼的自省与自嘲对其人生态度的影响表现为:自责言之过;自知而后省;自省而后达。  相似文献   
7.
说起苏辙,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苏轼之弟。确实,比起"天才"兄长苏轼那如太阳般耀眼的文采与人格魅力,苏辙恰似一轮散发清辉的明月,沉静简洁,恬淡寡欲,虽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为文养浩然之气苏辙才华横溢,19岁即进士及第,名动京师,一生勤耕不辍,著作颇丰,名列唐宋八大家。  相似文献   
8.
然而作为新宰相的王安石似乎在苏轼参加制科考试“进策”时.就认为与其“学术素异”的苏轼一旦大用就会防碍变法。所以从苏轼还京伊始就没有丝毫争取他重用他的意思。相反地将这位有着制科三等并当过一任地方官光荣履历的苏轼。安置于直使馆判官告院闲职,并在后来屡次打消神宗起用苏轼的动议。从现有的史料来看.王、苏后来交恶、敌意首先发自王安石一方。可以说.王安石基于苏轼的资格声望和学术见解.为了自己的变法顺利进行而有意抑制苏轼在政治上的发展,按宋人钱世昭的说法,是忌“子赡为宰相耳”。倒是司马光在努力地为苏轼争回这份公道.在神宗面前多次推荐苏轼未果。相形之下.其秉性的公正显得更值得信赖。从另一个角度看司马光举荐苏轼未必出于拉拢之目的.王安石为自己制造政敌确是事实。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画理论历来存在着诗评与画评标准的不一致性,但中国诗画理论又在美学精神上达到了对诗画共同艺术本质揭示的高度.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命题就是对中国诗画艺术创作经验和理论的一次高度总结和归纳.在苏轼的这个命题中,前者揭示了中国传统诗歌追求"画境"的形下取向,而后者则揭示了中国传统绘画追求"诗意"的形上取向.中国诗画理论特别是苏轼诗画命题与中国哲学道器观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中国哲学道器观为中国诗画理论提供了哲学背景和言说语境.  相似文献   
10.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词的重要作家,但他们的词风又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别。东坡词倾向于从痛苦中求超拔、求解脱,跨越现实的黑暗去追寻理想的光明;而稼轩词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于现实的苦恨执著和挣扎奋斗,表现了悲愤的呼喊和火一样燃烧的激情。概言之,即东坡旷达,而稼轩悲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