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3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英汉感官形容词中的典型代表“cold”和“冷”为例,从功能认知视角,对历时语料中两词用例进行对比,分析其语义特征的演变,进而探究其内在理据。研究发现,英汉感官形容词语义演变的路径具有单向性,以隐喻与转喻为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刘志成 《思想战线》2013,(Z1):210-211
语言作为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和制约。颜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对其认知的差异取决于认知的主体,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不同的认知主体,这就会导致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对颜色的表征不一样,本文通过对比英汉语中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导致对黄色语义的认知差异,来说明语言的社会性,语言的教学和研究必须以研究文化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张献忠 《人民论坛》2014,(10):191-193
"比"字句X比YW中结论项"W"的结构形式不一样,语义也不一样,传达的语用信息也不一样。当状态形容词进入"比"字句时必须有"还""更"与之共现。而"比"字句中的副词和形容词的数量补语常常同时共现。副词状语和数量补语都是对述语形容词起限制说明作用,当限制说明同一个内容的两个成分同时出现在句子中时,就会产生其语义配合和语用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4.
"有雨即洪,有洪即灾"。本来是一句带夸张色彩的形容词。然而,目前这句形容词已脱去夸张外衣,真真切切地、面目狰狞地站在世人的面前。 以福建北部山区光泽县为例:1992年"7·4"洪灾,城区水位超警戒水位4.2M。北溪沿途淹死56人,毁房屋10898间,冲坏稻田2.8万亩,冲坏公路459公里、大小桥梁159座、水电、水利设...  相似文献   
5.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1、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指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汉语的典故成语多出自《四书》、《五经》或神话传说,如东施效颦等。英语的典故成语多来自《圣经》,希腊罗马神话或《伊索寓言》等。  相似文献   
6.
正张玉林说:"我常常扪心自问,我一个月的工资能买5000斤苞谷,可我究竟做了些啥子事?即便我做了一些事,对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究竟有什么意义?""变不可能为可能""奇迹",一说到中江县清凉中心校,这两个形容词便争相出现,归到源头,人们总是会说:"都是因为清凉有个张玉林校长啊!"然而,奇迹究竟是怎样创造的呢?走进清凉,走近张玉林,我们发现,这一切都是"一步一步坚定前行,一年一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7.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姜太公兵法》2008年7月4日,两岸关系掀开历史新页。两岸三通,从不通、暗通到明通,因直航包机而得以畅通;两岸关系,从"名词"、"形容词"到"动词",因双方互惠而不再是片面之词。  相似文献   
8.
方言是研究汉语发展的重要部分,比较普通话和昆明方言中的形容词之间的异同,对我们讲好普通话,了解民族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龚江平 《学理论》2009,(21):173-173
由于所属语言类型的不同,英汉形容词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差别,本文着重从英汉形容词的形态、构成、功能、位置等几个方面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大学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写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英汉表达差异和大学英语教学,探讨了英语文章的语篇布局模式和衔接特点,旨在使学生写出符合英语思维习惯的英语作文,全面提高其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