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1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9篇
法律   1270篇
中国共产党   458篇
中国政治   895篇
政治理论   197篇
综合类   4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继承人宽宥制度,是指当继承人因特定原因丧失继承权后确有悔过行为,经被继承人宽恕后重新恢复继承权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在我国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设立被继承人宽宥制度,旨在为有过错的继承人提供改过自新、重新获得继承权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3.
4.
5.
“不认识你,但永远记得你。”2月8日,46岁的杨先生在隔离14天后回到医院复查,对正在病区忙碌的医务人员这样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杨先生是全省首例成功治愈者的新冠肺炎患者。1月24日下午2时,他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下治愈出院。当天,杨先生捧着鲜花离开医院,赶上了家中温暖的年夜饭。  相似文献   
6.
玄璇 《中国审判》2020,(2):61-63
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了美国司法者对法院应用场景的思索。他们认为,在未来,法院可能会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电子记录的保存、更新方面长期存在的问题,包括法院判决、逮捕令和前科记录等。同时,其援引各州和地方法院的具体实践,探讨区块链技术对刑法、不动产法、家事法、商法等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告知义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告知义务是国家赋予国家机关(含警察、检察官及法官)告知被追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关的事实、理由及权利的义务,是国家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承担的关照、帮助被追诉人实现其权利的一项特别义务。设定国家机关的告知义务,有利于保障被追诉人充分行使其权利。不论是国际公约还是一些法治发达国家都有关于告知义务的明确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告知义务的规定相对简单,应参照并借鉴国际公约及西方法治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予以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司法者的良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将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乃是社会主义法治作为人类优秀的法治文明一个题中应有之义。然而,由于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使追求者常深感迷惑,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何以实现公平正义?这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践行者———司法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考验。显然,法治作为一个“依据普遍的规则解决具体纠纷(实现正义)并在解决纠纷中确认规则的一个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制度”,要求它的践行者必须具备丰富…  相似文献   
9.
丈夫弥留之际留下口头遗嘱,将共同财产商品房一套留给与前妻所生的儿子,妻子作为代书人在遗嘱上签下名字, 本以为一切妥当,孰料刚过几个月,继子却为房产将她告上了法庭。日前,上海市奉贤区法院审结了这样一起离奇的遗嘱继承案。  相似文献   
10.
苗体君、窦春芳的《李汉俊脱党与被开除党籍的历史考察》由于将关键档案资料漏掉,以致所谓历史考察失实。本文根据第一手资料,厘清李汉俊脱党以及被党除名的基本情况。李汉俊入党后,反对无条件接受第三国际津贴及命令。在1920年年底代理中共早期组织书记时,发现工会领导人和青年团有腐败行为,主张将其解散而遭到谴责。在中共一大上提出了党员可以做官和参加国会,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党可以和其他党派合作,以反对共同的敌人,以及在建立工会等三个问题上,受到了批评。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后,他在北京避难时,曾在外交部做事,为此受到党的通告处分,有鉴这些,他于是年5月5日,写信给党中央脱离了党。1924年党正式将他除名。本文还澄清了对李汉俊一些不实的指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