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122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当) P 时/时候,Q”句式是用已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参照来标示另一事件发生的时间。由于全句表述出发点不同,表述核心自然也有差别。“时候句”由于参照时段与参照时点的不同,句式获得了不同的语句功能,表达出不同的语义。不同表述功能下的句式在语法上存在着种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方新平 《青年论坛》2006,(4):132-133
本文分析了词汇学习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阐述了三种传统的词汇学习策略,提出了运用精加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加强和巩固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法律文化的语义、语境及其中国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鸿钧 《中国法学》2007,7(4):23-38
法律文化的概念具有独特的含义,是指特定社会中植根于历史和文化的法律价值和观念。法律文化与文化和法律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律文化可分为内行法律文化与外行法律文化、官方法律文化与民间法律文化、主流法律文化与非主流法律文化、本土法律文化与外来法律文化以及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在当代中国法治的发展中,法律文化与法律制度之间以及不同法律文化之间存有冲突,我们应采取新的路径整合这些冲突。  相似文献   
4.
英汉颜色词的国俗语义对比与文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霞  周影韶 《政法学刊》2005,22(3):119-121
词语所承载的意义不仅包含它的概念意义,还包含它的社会文化色彩和情感内涵。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语的国俗语义相同性很小。英汉颜色词语在社会属性、情感和心理方面存在差异,英汉颜色词语国俗语义缺项。  相似文献   
5.
传统语法一般都将名词修饰语按其在中心词的前后位置,分为前置修饰语和后置修饰语两大类。从语法的角度,后置修饰语可分为六类。其中的从句类后置修饰语是最基础的类别,其他类别都是其派生或变种;这些派生的类别,是语音的节约性原则所致。  相似文献   
6.
生命与生活     
在我的文字里,经常会区分两个语义:生命与生活。那么,什么是生命,什么又是生活呢?生命是我们所由自来;生活是我们的发展延续。生命是立身之本;生活是存身之道。生命只能体验,是一帧帧定格的离散画面;生活可以经营,一分一秒汇成连绵的长河。生命渴求灵性;生活遵循理性。生命因执着而舍弃,在舍弃中固守一份执着;生活因珍惜而拥有,并在  相似文献   
7.
黄月华  邓跃平 《求索》2012,(8):177-178
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是一种百科知识语义观。本文对这一语义观的主要内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英汉感官形容词中的典型代表“cold”和“冷”为例,从功能认知视角,对历时语料中两词用例进行对比,分析其语义特征的演变,进而探究其内在理据。研究发现,英汉感官形容词语义演变的路径具有单向性,以隐喻与转喻为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李振中  ;曾常红 《求索》2014,(6):155-159
虚词的审美特喷具有内部隐藏、外部激活的特点。内部隐藏的动图在于其个性化的审美涵义,外部激活的动图在于其言语焦点结构。在言语焦点结构中,虚词语义发生转化。虚词语义的转化,使言语作品在作者和读者等审美创造主体的双向互动中达到无形大象的审美境界。虚词语义转化的审美特喷主要有韵味性、意味性和情味性。这为意境审美效应的阐释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