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仇富”这个话题,这几年每年都要被反复提起。据说,时下社会上有一种“仇富”思潮,一些穷人或亚穷人都隐隐含有“仇富”心理,见了富人就恨得牙根疼,就想“共其产”,分其钱。所以,不少经济学家评论家都在写文章教育众人不要“仇富”,最近,北大经济学院的林毅夫教授又接连几次公开撰文就“仇富”问题开导大伙,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仇富”确实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能任其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2.
财富观具有历史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在当代中国需要形成理性、健康的小康社会的财富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并在宪法修订中加入了“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进一步完善了小康社会的财富观,使小康社会的发展具有了更为坚实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3.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财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财富的不同态度 ,深刻影响了东西方社会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形态。今天 ,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这是历史发展必由之路。民富才能国强 ,国强才可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因此 ,如何看待财富 ,怎样谋取财富 ,如何支配财富 ,从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什么样的财富观 ,无疑是一个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个问题对于21世纪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对于每个中国公民生存状态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于“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目标的实现 ,无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一…  相似文献   
4.
富人的救赎     
李北方 《南风窗》2012,(12):12-12
有些新富一族根本没有真正经历创业的艰辛,他们的钱来得太容易了。这些人集中在资源、地产等行业,寄生于权力的羽翼之下,通过窃取全民资产发财,便也染上了特权的傲慢之气。  相似文献   
5.
部分西部女大学生进入东部高等院校后,其保守的财富观不断与东部现实化、功利化的财富观发生碰撞。产生了诸如夸大财富的交际作用、设定求富为第一人生取向、获取财富急功近利、支配财富不合理、评价财富负面现象立场模糊等问题。为了解决部分女大学生的财富观问题、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高校思想理论战线的教师应加强生活理想教育、财富意义教育、财富获取教育、财富支配教育、财富道德及法律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应对经济危机仅仅靠经济手段是不够的,需要重视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经济交易所需要的公共品德.信心与信用相辅相成.要确立正确的财富观,想当"经济人",勿忘"道德人",把握住财富的社会辩证法,切实解决"消费不够"和"消费不当".要从信用道德、信用市场、信用制度三个方面抓紧信用体系的建设,努力改变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向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型,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转型,向有利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转型,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与此相适应,我们要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以人为本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生态危机这个现实问题出发,展开了对资本主义财富观的批判。以交换价值为根本的财富观忽视了自然财富的存在,只去追求无限的物质财富,"越多越好"、"人无我有"等原则成为了社会的真理,人们甚至将人生价值也定位在金钱的数量上。这种物质财富观产生了种种悖论:个人财富与社会财富增长的不相称、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疏离、物质财富增加与精神痛苦加剧的矛盾、现代化贫乏的出现、财富创造与创造性遗失共存等等,这种金钱主导的财富观最终将导致人与自然的、全球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多元一体利益格局是束缚核心价值认同的戈耳迪之结,马克思主义财富观是解开利益格局戈耳迪之结的一把利器,因而应当以马克思主义财富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具体而言,"以人为本"财富观通过约束利益分化推动价值认同,科学的财富发展观通过调适利益冲突推动价值认同,劳动创造财富的科学财富观以利益认同推动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08,(12):56-57
据10月22目的《北京青年报》报道: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在题为《哲学与人生》的演讲中指出:人们常说“金钱是万恶之源”,这句话是不时的,万恶之源不是金钱而是对金钱贪婪的态度,对金钱的贪婪是万恶之源。前资本主艾社会对金钱的态度是,强调一个人争取财富是可耻的。而资本主义经济对待财富的观点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它认为只要获得财富的手段是正当的,获得财富就是光荣的,获得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