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书人语     
杨亚军 《当代贵州》2014,(18):56-56
正我爱书,源头肯定在老爸。他的书架里满是书,还常率领我们逛书店,极少空手而回。从当知青、做工人、读大学,到念研究生,我爱书依旧。我爱书的理由,一是读书能打开心屋的那一扇扇窗,打开一扇,惊喜一阵。我常比方:对心电图,一般人只看到高低锯齿状的线条,但医生却能穿透它看到活鲜鲜的心脏。我也想看透这个世界活生生的心灵。二是读书就像幼时搭积木,越搭越高,就越发现这边基础还不太牢靠,那边墙壁还不太对称之类。我要把心中的"积木"搭好些,还没做到,但想做到。  相似文献   
2.
风云守道     
《廉政瞭望》2012,(20):48-48
贺麟是徐梵澄的挚友,再加上冯至,作为留学生的他们相识于德国,终身莫逆。所以在扬之水的日记当中,徐梵澄常常向她谈及贺麟。他对贺麟有一个意味深长的评语,叫“风云守道”,有风云之气,但仍守道;他自己只是守道而已。“守道”不难理解,他们都是知识人与哲人,道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风云”何解呢,可观这段对话:  相似文献   
3.
王志捷 《新视野》2007,(3):55-57
梁漱溟与贺麟都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性人物,其文化学说中的理欲观各有鲜明特色,二者之间存在着传统与现代的差异。梁漱溟由其文化路向说出发,在力求儒学现代化的同时却坚守了传统的理欲观;贺麟基于其“新心学”的文化体用观,主张对中国传统理欲观和西方近代的新式功利主义思想进行创造性阐释,形成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的理欲观。本文试对这两种理欲观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二者之间差异的理论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说明贺麟理欲观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基礼 《岭南学刊》2012,(5):105-108
贺麟立足于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考察了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论证了道德与经济的相互独立性。但他没有把康德的形而上学贯彻到底,转而求助于黑格尔哲学与中国哲学,由此导致观点之间的相互冲突。只有回到康德的论证逻辑,才能进一步推进贺麟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国人寻找中国文化现实出路的努力就一直不曾停歇过。作为近代思想史上少有的建构起文化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贺麟推出了儒家思想新开展的学说,在实现文化理想和探寻中国文化现实出路之间找到了结合点。贺麟断言:“广义的,新儒家思想的发展或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就是中国现代思潮的主潮。”[1](P4)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受到多方面的批判,在文化生活中失去了自主权和新生命,贺麟为何还要如此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新开展,自信它能带领中国文化走出危机呢?首先,儒家思想新开展是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内在要求。贺麟指出,中…  相似文献   
6.
贺麟的时代观中蕴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经世致用、改革创新的精神,体现了儒家的真精神和真意思。他认为,儒家思想是个不断发展自新的有机生命体,所以,对现代社会问题要加以合情合理合时的解答,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和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7.
"合理、合情、合时"是贯穿于贺麟新儒学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他谋求儒家思想新开展、建设新文化的方向。贺麟运用这一原则,对中国的道德现代转型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和富于创造性、前瞻性的阐发,其中的许多主张和见解,对于半个多世纪后的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贺麟所处的时代,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唤醒民众的觉醒。唤醒国人是当时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当时民族危难之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贺麟的新儒者人格说是立足于中国当前迫切的问题展开,所做的研究正是唤醒人的觉醒,其书中每一篇文字都是为中国当前迫切的文化问题、伦理问题和人生问题所引起,而根据个人读书思想体验所得去加以适当的解答,具有诚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感。  相似文献   
9.
贺麟的文化观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西方文化的介绍学习,尤其是从哲学层面对中国和西方文化的解读,他提出的"体用合一"的文化体用观、"返本开新"的文化继承发展之法,对文化重要作用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去认识和探析贺麟文化观,对当今中国如何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现实性上为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建设文化强国等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贺麟从"合人情"视角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功利主义取向,认为"合人情"有一个从非功利主义到新功利主义的发展过程。功利主义与非功利主义本就不是矛盾的双方,体现在"合人情"上则要求新时代的儒者应发自本心,不仅要独善其身,而且要以大多数人的幸福为旨归为人处事;不仅要自尊自爱,而且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福利,最终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愿。贺麟的"合人情"理念有助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树立理性的人生观;有助于维持社会正常秩序,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增强群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