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起诉权是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民事诉讼领域的重要体现。它具有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制约法院审判权的滥用等多方面的功能。我国现行的一些制度诸如起诉和受理制度等对于民事起诉权的保障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制度并没有随着其被明确写入我国《行政诉讼法》而终止人们的争议。出庭应诉行为属于权利之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可自由处分属性;诉权平等原则要求对于行政主体出庭应诉权,法院应该是保护而不是限制;司法权监督行政的有限性决定了其对行政权的监督要有边界,不能审查行政内部的日常自我管理行为;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司法干涉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事项仍面临诸多困境。不能以暂时的效果来评价制度的合理与否,不能将行政机关首长负责制之管理方式等同于凡事必须负责人亲躬。行政诉讼法对于诉讼参与双方的平衡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对诉讼地位以及举证规则的调整,而不是程序性的权利义务之不对等。  相似文献   
3.
根据权力分立与制衡的基本原理,检察官制度的创立旨在防止法官的滥权误断,并控制警察活动的合法性,据此,职司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也被称为法律的守护人。尽管如此,基于同样的原理和司法现实,检察官在行使不起诉权的过程中也存在滥权误断的可能,所以,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也需要被监督、被制约。相较于内部的监督机制,诉讼化的制约机制更为有效,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制度正是以此为理论根据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12日,中国政法大学78位法律硕士生集体向法院提起诉讼,称2010级学生的新生奖学金是9000元,2011级学生却只有2000元,校方相关行为违法,并要求补发之前的奖学金。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对学生一直宣教"尊师重道"。起诉学校这类的事,也算是一种"忤逆"。虽然法院未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民事抗诉案件的逐年增多,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民事诉讼监督机制成为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分析了现行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局限性,旨在为完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起诉难"这一典型的"中国问题",属于一种非正常现象,不仅伤害了司法的权威性,也成为社会公众对司法状况不满的诱因之一,更使作为裁判主体的法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化解"起诉难",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努力探讨的话题,也是民事司法改革和民事诉讼变革中无法回避的课题。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柯阳友教授在《起诉权研究———以解决"起诉  相似文献   
7.
《刑法》第36条第二款所规定的被害人民事赔偿优先执行制度体现了“国不与民争利”的民本思想,是一种重要的被害人人权保障机制,具有丰富的制度内涵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但是,立法的原则规定尚不能保障被害人民事赔偿在司法实践中得以优先执行,需要完善相应的执行程序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对刑事案件的不起诉是国家赋予检察机关的专项权利,它在刑事执法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担近几年不起诉权的自由裁量幅度过大尤其是存疑不起诉的案件在不起诉案件中占的比例过高(一百分之二十五)已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认真分析不起诉率过高的成因,控制居高不下的不诉率特别是存疑不起诉率已成为各地检察机关着手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曾深入基层并针对存疑不起诉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希望通过对造成存疑不起诉原因的几个侧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犯罪被害人学的兴起,被遗忘了多年的被害人重新成为刑事司法政策关注的对象,让被害人作为一个独立的诉讼主体参与诉讼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了被害人以当事人的地位,并使其享有了较以前更广泛的诉讼权利,但在其权利保障方面仍有立法缺陷,因此应完善被害人诉讼参与权,保障被害人诉讼中的知情权、不受第二次侵害的权利,建议赋予被害人间接上诉权。  相似文献   
10.
民事中的起诉权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法律赋予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行使的一项权利。审判权是法律赋予司法机关的一项权利,它要通过当事人的起诉才能实现其价值,没有起诉何来审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