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96篇
中国共产党   164篇
中国政治   245篇
政治理论   52篇
综合类   1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立法究竟是采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争论已久,根据我国的历史状况和现实条件来看,我国应采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2.
"道"与"一"     
张迅 《外交评论》2002,(3):74-79
道家的“道”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如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的“理念” ,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对道的含义之理解却始终充满歧义和困难。本文试图另辟蹊径 ,从道家经典文本中常用的“一”字入手 ,通过对其用法与含义的分析和解释 ,实现对道观念的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3.
“两委合一”模式是当前解决农村两委冲突的一种流行做法。这一模式在实践中缓和了两委矛盾,适应了许多问题村庄的需要,但它与村民自治的实质内涵之间存在冲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正确认识“两委合一”模式的“利”与“弊”,在实施过程中趋利避害,不断创新,继续探索协调“两委”关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离婚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及其构成要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婚损害赔偿的规定填补了我国婚姻立法的一项空卣,但由于规定得比较简单,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明确。本文首先探讨了离婚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然后阐述了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认为其理论依据是建立在侵权关系之上,其构成除了应符合一般民事赔偿的条件外,还须具备在赔偿责任主体、行使请求权的时间等方面的特殊要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地方治理中基层政府行为方式变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提要:农村治理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管理的基本问题。农村治理关乎整个社会的治理,农村稳定则社会稳定已是一种共识。在转型时期基层政府治理农村的方式已不适应现实的要求,严重制约着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应适时进行变更。本文从基层政府在农村地方治理中的地位分析入手,回溯新中国建立50余年基层政府农村治理体制及方式,围绕农村市场化趋向的改革,呼唤基层政府行为方式变更。  相似文献   
6.
白美兰 《奋斗》2005,(5):52-53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现在的大学生约30%存在着心理障碍,也就是说,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广泛性呈越来越扩大的趋势。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导致学生自身身心疾病、神经症及精神病的发生.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素质、生活态度、人际交往,易造成师生、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代,儒、道两家都在研究解决农业文明时期的两大基本问题一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伦理纲常,二是影响人和社会存在的天人关系。他们都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但儒家强调的是个体“合”于社会,以人合天,道家强调的是个体“和”于自然,以天合天;他们也有相同处1.目的都是有所“为”,2.都注意个体人格的自足完善和生命价值,3.都是为了“人人合一”,终极目的都是“人”;儒、道的“天人合一”观又是互补的,道家为儒家找到了退路,儒家为道家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8.
《刑警与科技》2007,(5B):35-35
2007年4月2日,在加州圣何塞召开的嵌入式系统大会上,飞思卡尔推出了集成CPU、DSP和数据路径引擎技术、实现IP分组和光网融合、业界第一款支持话音功能的千兆无源光网(GPON)SoC——MSC7120。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公害,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如何针对未成年人特殊的身心特点和特殊的失足原因,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方式,从根本上矫正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国际社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上呈现出非犯罪化、非监禁化、非刑罚化的趋向。在这种社会和司法背景下,被认为能够有效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开始在我国萌芽。  相似文献   
10.
调解与审判合一,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司法的优点。但正是因为调审合一有着明显弊端,我国古代司法向近代变迁时呈现出调解游离于审判之外的态势,这是利于依法治国及彻底解决纠纷的因素,值得我们在当代司法中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