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27篇
中国共产党   103篇
中国政治   198篇
政治理论   90篇
综合类   19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中西方宪法思想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法思想 ,是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 ,特别是思想文化的集中反映。中西方宪法思想分别有着各自不同的结构和内容 ,并且还一直在发生着碰撞。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路径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  杨越 《学习论坛》2005,21(1):54-56
中国的改革经历了重新界定产权的过程。这在中国体现为一个分权化的过程 ,包括政府向企业放权和中央向地方分权两个方面。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产权状况的基本特点是“政 (府 )事 (业单位 )不分”、“政 (府 )企 (业 )不分” ,政府全面介入经济和社会。政府作为政治组织 ,承担着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任务。产权制度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 ,它的建立是从分权开始的 ,分权又催生了私有产权 ,中国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中国正在建立的产权制度的特点是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并存 ,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 ,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成为监管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人的理论是要消灭私有制,而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现阶段却允许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合法地位。对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要彻底消灭私有制还是可以允许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继续适当发展这个问题上仍然存有较多的争论。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消灭私有制思想和当前我国允许非公有制经济适当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进一步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2005年.我国实行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本刊特选取部分权威媒体对“双稳健”政策进行解读.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双稳健”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派驻地方性常设联络代表机构是地方政府管理过程当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管理模式.各种形式的常设联络代表机构推动了地方政府与国家乃至超国家实体的联络沟通、决策公关、社会交际和信息资源交换等,在更高层级的政治体系当中致力于实现地方的利益和价值诉求.这就为地方政治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中央-地方"关系作出了新的推演.  相似文献   
7.
经验主义的后现代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镇寰 《思想战线》2007,33(3):131-135
经验主义的怀疑主义特点决定了其反科学实在论的基本倾向,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经验主义这种认知世界的基本哲学维度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在后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范.弗拉森提出建构经验论的新思路,围绕着“经验适当性”的概念展开与科学实在论的较量,试图借此拯救经验论哲学,促成了经验主义的后现代走向。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财政分权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在美国,政府之间事权和财权的划分已经上升到宪法层面,机制设计上注意"避免联邦政府随意转移支出责任和上收财权",兼顾"联邦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和地方政府创造力"。在法国,1982年以后的财政分权改革在适当下放税权的同时积极完善对地方政府的监督体系,以防止公共资金的滥用。在日本,全部归地方的住民税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的激励相容机制,具有完善法律依据且规模巨大的日本地方交付税有力平衡了地区间财力差距、确保了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  相似文献   
9.
地方税制产生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英 《新视野》2003,(1):69-71
地方税制产生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地方政府的产生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财)权”。单一制和联邦制国家地方税制产生存在着不同的规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制约着地方税收制度的发展方向,给地方政府进行科学“定位”,是健全我国地方税制的重要前提。中央适度下放权力是单一制国家的发展趋势;简化税制是现代国家税制发展的主流。我国在与国际接轨时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转轨时期。  相似文献   
10.
公安机关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人民警察必须具有正确的执法思想。人民警察正确执法思想的形成除了来自于执法实践外 ,也离不开一定的观念基础。而在观念基础这个复杂的系统中 ,人民主权观念、分权制衡观念、法治观念则处于核心位置 ,对人民警察正确执法思想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