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文立 《法国研究》2002,(2):135-146
法国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托克维尔 (Tocqueville,1 80 5-1 859)在中国知识界数十年来享有盛名 ,近年间尤其如此。托氏一生著述颇丰 ,备受推崇的有三部。世界各国纪念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前后 ,其中的两部《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 ;商务印书馆 ,1 987)和《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桂裕芳张芝联校 ;商务印书馆 ,1 992 )的中文版被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刊行 ,促使人们对他的兴趣和研究升温。现在献给汉语读者的是第三部 ,即《托克维尔回忆录》 (周炽湛曾晓阳译杨令飞校 )。此书系作者淡出政坛之后当作“消遣”而撰写的文字 ,他…  相似文献   
2.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是十七大报告对人民民主作出的最新也是最高的价值判断。民主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  相似文献   
3.
胡小君 《学习论坛》2004,(11):68-71
选举制与公选制是我国县、乡干部选拔制度的两种重要方式。近年 ,由于对党管干部原则的适应性不同 ,县、乡党政干部竞争性选举改革进展较为缓慢 ,形式多样的公选制创新有很大发展。在现行政治体制下 ,选举制和公选制均有诸多的局限性 ,但相互之间也有很强的互补性。今后的县、乡党政干部选拔制度改革应将公选制与选举制对接 ,通过公选制产生初步候选人 ,在此基础上实行党政正职领导人选举产生 ,副职领导人和部门领导人由当选正职领导人提名通过的组合式选举 ,以实现党管干部、竞争性选举和团队精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郑永年 《党政论坛》2014,(24):28-28
学习他国更要看失败的教训 从西方的视角来看,中共选拔出的最能干的人的过程跟他们的标准选举过程不同,所以会有质疑、有批评。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西方的选举制也不能保证最聪明、最能干的人一定会被选上,比如美国最聪明、最能干的人可能都去经商了,二流的才会成为政治家。同时,也不能保证最坏的人就不会当选,希特勒等政治人物就是由民主程序选举出来的,台湾的陈水扁很腐败,但也是选举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陈健 《求索》2012,(8):238-240
"迪韦尔热定律",即相对多数选举制倾向于产生两党体系,是当代选举制度研究中一条著名的法则。由于行为主义范式占据上风的影响,它一度被证伪。后来由于新制度主义的兴起,特别是经由莱克和萨托利的丰富和发展,它又再次被证实。而本文进一步通过对政府体制的考察,肯定了新制度主义范式的合理性以及该定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完善党代表大会制良和党内选举制吱,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建立健全党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和办法,做好代表联络工作,保障代表充分行使各项权利,充分反映党员意见和建议。和平区作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区,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年来公共权力滥用之普遍,危害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人们因此逐渐认识到,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9.
选举制度是人大制度的基础,而目前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在选举组织、选区划分、候选人的提名和资格审查、竞争性、选民的利益动机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机制,如成立固定的选举委员会,改变目前的选区划分办法,改进提名推荐工作,增设代表资格审查,引入竞争机制,强化选举与选民之间的利益联系,逐步扩大直选范围等。  相似文献   
10.
选举制度与政党体制高度相关。著名的迪韦尔热定律已证明,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制和议会内两党制度的形成高度关联,比例代表制有助于形成多党制。那么,混合选举制会导致何种政党体制呢?我们对1996年进行选制改革以来的日本选举进行研究发现,实行混合选举制以来,众议院出现了两次政党轮替,最大的两个政党垄断了议会多数席位(2012年稍许例外),小党空间有限,有效议会政党数持续减少。但从有效议会政党数来看,日本政党体制更可能走向两党体制,而非一党独大体制。当然,纯粹的选举制度与政党体制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需要更加综合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