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论述了雅斯贝尔斯的悲剧美学思想,雅斯贝尔斯认为超越是悲剧的哲学意义所在,真正的悲剧是存在论的,悲剧英雄的伟大体现在对悲剧的命运的抵抗和斗争中.要真正领悟雅斯贝尔斯的悲剧哲学,只有亲身体验、感悟,才会真正读懂 ,这需要读者的生命中真正经历过一番磨难.  相似文献   
2.
卡尔·雅斯贝尔斯于1913年发表《普通心理病理学》,第一次赋予心理病理学以科学的形态。也正是在这年,他登门拜访并结识了他自1909年就开始阅读其著作的埃德蒙德·胡塞尔。可以说,刚刚诞生不久的现象学在其初期阶段形成的一个重要效应便是雅斯贝尔斯对一门现象学的心理病理学的创立。回顾这段交互影响的历史,可以有助于我们理解现象学与心理病理学这两门学科的开端形态和思想初衷。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反证胡塞尔现象学向生存哲学转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什么?追问这一问题的必要性何在?在《什么是教育》中,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提出:"如何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塑造功能融合起来,成为人们对人的教育反思的本源所在。"(1)对"灵魂的塑造"的强调,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不可分。如果人成为一种纯粹的客体和被训练的对象,不仅不能思考生活与存在,而且头脑还将被混杂的知识所充斥。雅斯贝尔斯坚信人必须寻回教育的本源,重新打开自我生成的途径,进入对自身存在的思考之中,从而成为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4.
吕星 《前沿》2005,(8):79-80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什么是教育》集中反映了雅氏的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他从“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对教育本质、教育方法、高等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反映了其对教育的独特理解。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技术和机器越来越成为群众生活的决定因素,人的精神危机日益成为社会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时代的精神状况》作为雅斯贝尔斯重要的著作之一,对人的精神危机作了全面的分析,认为现时代人的精神危机主要是由于近代西方文化观念的衰落以及人在现时代中的处境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学重视教育的精神唤醒功能和自我教育的力量,倡导苏格拉底式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吸纳雅斯贝尔斯对“人的问题”的思考,有益于拓宽我们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雅斯贝尔斯立足其存在主义哲学而提出的教育学思想,意在为20世纪因价值虚无主义的威胁而坠入迷途的德国教育指明出路,其核心在于阐明使人达致“真实的存在”所必需的三种教育方法,即:教育者通过启迪受教育者的自由天性,引导其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自由“生成”自我的教育方法;教育者借助艺术、科学、哲学的精神之力“陶冶”受教育者灵魂,唤醒其内在的超越性、提升其精神层次的教育方法;教育者经由与受教育者平等而充满爱意的“交往”,达致双方精神上相互感应、相互映照、相互激荡的教育方法。这套以引导受教育者自我塑造、达致真实“存在”为根本旨归的教育理念,与将受教育者视为规训、强制、训练之客体的传统教育理念有着本质的不同,代表了20世纪西方思想界为化解资本主义“现代性之困”、重建人类人文精神家园所做出的一项杰出的智识努力。在教育某种程度上同样面临着人文精神失落的困局、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迫在眉睫的当下中国,深刻领悟这一教育理念的精髓要义、哲学根基和实践旨趣,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