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是一种何等闲适的生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一种何等平静的生活。然而滚滚红尘,碌碌生活扰乱了心灵,真正的平静渐行渐远。点一盏孤灯,在午夜都市的上空,审视白天的烦乱与困惑。  相似文献   
2.
田鸣 《外交评论》2002,(2):76-80
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 ,会发现其故事情节的展开 ,往往与现实生活中某地真实的自然风貌或风土人情交织在一起。因此有些日本学者将此称之为“纪行性”表现手法。本文通过对《伊豆舞女》等几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纪行性”因素的考察 ,尝试探讨该创作手法为作品带来的艺术效果和作家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为根据,抽取其中比较典型的比喻句作为文章的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三个中译本中与其对应的译文,来进一步探讨哪个译文更合适,从而总结了日语中的比喻句翻译成汉语时应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及其原因。以期为今后日语比喻句的汉译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4.
在《雪国》中,作者以寥寥几笔,成功地塑造了叶子这一人物形象,赋予了她完整的性格。作为虚幻美的化身,叶子身上呈现出了川端心目中完美女性应具有的特征,也使其成为了爱的象征、美的象征。她在火中的“涅榘”,保持了其纯洁性.也使其对爱情的追求得到升华,使小说的意境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日本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记文人笔下的艺妓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描绘日本艺妓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雪国》和畅销书《一个艺妓的回忆》,全面地揭示了文人笔下形形色色的艺妓形象,以及艺妓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当代日本社会的泛艺妓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雪国》自发表以来,一直被视作川端康成的代表性作品,至今在中国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文本。本文通过日语三大语言特点之一的主语省略现象的翻译,来探讨纽马克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人与器物     
雪小禅 《创造》2016,(4):66
喜欢逛旧物市场。逛这种市场的多是中老年人。人到中年,心境渐渐老下来,如秋后的柿子,经了霜冻,反倒甜了,形状不似年轻那样壮美,却自有一种踏实与朴素。那些质朴的、古拙的、敦厚的器物让我欢喜。就像喜欢日本那种清简的情调:草不着色、纸不印花、木不涂漆。那种本分朴素得让人心动,心疼。让人想起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冰清的少女,殉情的少年。淘过一件粗木家具。有明显裂纹,上面的雕花全斑驳了,桌面上还有油点。谁曾在上面摆过东西吃过饭呢?朋友建议我涂上清漆,这样看起来会新一些,我执意不肯。那上面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