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元 《理论学刊》2003,(2):150-151
颜之推的"贵学"思想吸收了荀子等先秦儒家的相关传统,又表现出了更鲜明的实用特色.他根据时代特点,从个人的内在需求而非仅从安邦治国的理念出发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批判了南北朝的浮华学风,突出强调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有关文章学的论述极为丰富。颜氏认为 :学问之于写作十分重要 ,没有扎实的学问根底作基础 ,作文亦不会见解深刻 ;作文既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又不要让法度限制了文章的生气 ;文章应当可以经世应务 ,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此外 ,作者应当“不从流俗” ,追求“典雅端正”的风格 ,还要能正确看待和处理古今文章的关系 ,化古销今 ,取长补短 ,方能融铸出有体有格、本固叶秀之佳作。  相似文献   
3.
北朝文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北齐。通过钩沉史料认为,杨愔、邢劭、魏收、刘逖、刁柔、刘昼、颜之推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文学见解,主要聚焦于文德论、文变论、文质论、南北文学批评鉴赏不同论等问题的评论。其中,文质论与北齐尚节俭重实用的社会风气紧密关联,主张以质为根本,文质并重,不可废弃辞调,但反对浮华文风;南北文风不同论和南北文学批评鉴赏不同论都是北齐文学批评的独特创见。北齐文学思想根植于北齐文学的创作实际,是当世文学创作实践的总结,同时,又指导着当世的文学创作。将北齐文学思想与《文心雕龙》对比,有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知南北文学思想之不同以及北齐文学思想之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克鑫辑 《湘潮》2012,(9):46-47
古代清官“治家”的智慧。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颜之推以“家训”展志,规范子孙,恐遭“败德”之患。《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序致第一》开宗明义,“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必须“轨物范世”、“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其内容涵盖教子、治家、风操、名实、省事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袁浩 《当代广西》2010,(12):22-22
“三纸无驴”这个成语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之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意思是说,人家问他一句话,他就回答一百句,但还未抓住要领,因而在邺下有句谚语说,博士要买一头驴,契约写了三张纸,其中还没有“驴”字。后人以“三纸无驴”谓文辞繁冗,连篇累牍而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6.
正肠不可冷,腹不可热,一切以仁义为标准。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教育子女的《颜氏家训》说:"墨翟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侣,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为节文尔。"颜之推说,像墨子那样的,就叫作热腹,太过热心;像杨朱那样的,就叫作冷肠,又太过无情。冷肠和热腹,都是走极端,  相似文献   
7.
颜之推注重自我人格修养,具有立身扬名、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但君权至上的宗法等级制社会却没有给他提供实现愿望的条件;同时,他也渴望生命价值的永恒意义,却又不得不从动荡的社会现实对生命的扼杀中谋求生存之道,这就造成了颜之推内心深深的矛盾与痛苦,带来了人格的变异与分裂,即文化人格的悲剧二重性。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非常喜爱自己的小儿子,但同时又对他的成长充满了担忧。他在给其兄诸葛瑾的信中曾说道:"诸葛瞻今年八岁了,十分聪慧可爱,但我又担心他过于早熟,最后成不了大器!"可见,诸葛亮十分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文章分量不以篇幅长短衡量,这几乎是共识。北齐文学家颜之推讽刺:"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为买驴而写契约,一连写了三张纸,还没有一个"驴"字,可见"博士"废话之多。明洪武九年某日,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了道17000多字的奏章,读了过半,仍不得要领。朱元璋勃然大  相似文献   
10.
颜之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学问家,其代表作《颜氏家训》,为我国的“家庭教育”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语文教育方面,他的研究涉及到学习主体现、读写功用观、文章审美观和写作学习观等问题。颜之推的重道德、重实行、重应用,修身应名实相称,修身须修学,读写是乐事,关注文章的气调,反对浮艳文风,主张习作应征求他人意见,习作的标准不宜过高等观点,对当今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复归仍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