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建炎南渡"初期,历史出现巨变,其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热情高涨,由此产生了区别于前代的时代特点。曾经因为党禁的政治因素遭到贬抑的苏轼词风却大盛于建炎,是有其深刻背景的。当时美学思潮出现重大转折,在词这一文学审美样式上得到集中体现,改变了人们对其审美功能的体认,即由抒情转为言志,由浅斟低唱转为壮怀激烈,一直影响了整个南宋的文学审美历程。在这一转折过程中,军人岳飞所作的词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高又谦 《学理论》2010,(1):167-168
本文从《人性论》中美与丑的理论出发,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辩证的态度,联系文学作品中形态各异的美与丑作为例子,在上升至精神与信仰的高度阐述对美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张竞生是20世纪初的留法哲学博士、著名学者。张竞生的美育思想是我国美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它体现了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具有深远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4.
美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以美引善"、"以美求真"、"以美塑美"的特殊作用.美育和德育存有密切的融合关系.美育以其特有的形象化教育、情感性教育、愉悦性教育等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文学的现代性的根本目的,应当有助于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研究文学的现代性必须和探讨社会的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必须从我国特殊的国情、人性和文情出发,来探讨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学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审美观念变异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行为变异是诱发其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青少年行为变异的原因可以发现,审美观念的变异是一个显著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1,27(5):72-77
新中国初期,朱光潜先生身处逆境而仍能在美学上大有作为.他积极参与了以批判自己的学术观点为开端的美学大讨论.在此过程中,他却能反客为主,提出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的重大理论问题,最后卓然成一家言,既自我树立,又推动了当时整个美学理论界的思考,创造了当时美学界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文化诗学的体系建构,标志着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建构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文化诗学批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向的同时,广泛吸收了中外既往的文艺批评遗产;在坚守文艺审美本性的基础上,将文艺批评向文化扩展;在坚守文艺对现实"诗意裁判"的同时,强烈关注当下中国现实。文化诗学批评的兴起,是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建构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9.
审美修养由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力等构成。审美修养是人文修养的重要内容,加强审美修养是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以"仁"为核心的一种美学思想。运用儒家美学思想提升大学生审美修养就是要增强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完善大学生的审美心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形式美与内涵美的交融、静态美与动态美的契合、传统美与现代美的汇聚,是公共文化的主要审美特征。准确把握公共文化的审美特征,对于建立内涵丰富、形式优美的公共文化设施与场所,对于举办广大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对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公共文化氛围,对于卓有成效地广泛开展城市公共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