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综合类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历经十三年酝酿的《反垄断法》终于颁布与生效了,对于它的讨论亦如火如荼。适逢我们讨论《反垄断法》之秩序、平等、效益等基本价值追求时,笔者认为,在《反垄断法》中,对于利害关系人私权利的保护亦尤为重要,本文欲从比较法的角度,通过剖析我国《反垄断法》私权利保护之缺失,就私权利救济的完善提出笔者之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晓英 《行政与法》2006,(1):110-112
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我国参加了《公约》的起草和谈判的全过程,并于2003年12月10日签署了该《公约》。作为《公约》的缔约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认真研究《公约》的内容,迎接《公约》给我国反腐败法律机制所带来的挑战,为《公约》的实施及时做好必要的法律准备。  相似文献   
3.
作为检察领域的一项新型制度设计,人民监督员制度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符合我国宪政制度设计的根本要求。制度试行以来虽然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但在具体规定和措施上仍引起不少争议。本文通过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理诠释、价值分析及具体制度设计等进行探讨,以求进一步科学规范和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  相似文献   
4.
警情通报机制作为一种崭新的警务工作模式,它的建立应该立足于社区,警情通报机制是一种重要的社区警情信息保障措施,通过警情通报可加强社区警务职能力量和社会力量的信息沟通,是预防犯罪、有效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手段。针对社区特点构建完善的警情通过报机制,在社区警务的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美行政指导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铮 《行政与法》2006,(4):75-78
从演进历程、立法状况、发展程度和具体规范等方面对中美行政指导制度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建立和完善行政指导制度提供参考。通过比较研究,从加强理论研究、创造思想认识条件和加强立法等方面探讨完善我国行政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6.
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应以形式与实质相结合为标准。抢劫罪既遂的标准是形式上齐备构成要件,实质上对公私财产权益造成了实质的侵害,这一标准对于抢劫罪普通犯和加重犯(包括结果加重犯和情节加重犯)都是适用的。加重犯本身无所谓既遂未遂,加重犯的既未遂实质就是所依附的基本犯罪的既未遂。  相似文献   
7.
现行《国家赔偿法》中国家侵权精神赔偿的范围过窄、赔偿方式不灵活,赔偿标准不明确。在赔偿范围中应纳入非刑事司法侵权行为和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导致的精神损害。在精神损害轻微的情形下应采用非金钱赔偿,适用抚慰性标准;在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情形下应采用非金钱和金钱双重赔偿,金钱赔偿适用惩罚性标准。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诉讼诉答程序在司法实践中表现为有"诉"无"答"和少"诉"少"答"两种形式,呈整体虚置状态,既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又妨碍了民事诉讼效率的提高。从类型上,按照不同的标准,民事诉讼诉答程序可以分为权利型诉答程序与义务型诉答程序、通知型诉答程序与事实型诉答程序、静态型诉答程序和动态型诉答程序。我国民事诉讼应该建立义务型、通知型和动态型为一体的诉答程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