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8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大多数法学理论著述的一种范式 ,非概念性法学涵盖了十分丰富的内容 ,其目标 ,就是要陈述那些经得住反驳的、有知识旨趣的问题 ,以及法律及其后果的社会作用问题。所以 ,非概念性法学理论都是可证伪的。法学对话 (Legaldialogue)则为检测非概念性法学理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途径。因而所有的主张 (无论是明确的主张还是隐含的主张 )都是法学对话参与者试图表达其不同观点的手段 ,而他们所要表达的这些截然不同的观点 ,莫过于以下三大类 ,即 :事实、价值与行为  相似文献   
2.
梵蒂冈图书馆藏有傅圣泽中文著作《据古经传考天象不均齐》一文,至今学界仍未对其进行解读。他合《易经》与道家经典,将“道”作为连接中西方文化的核心概念,不仅首创了以《易经》为载体的“耶道对话”模式,而且也为天主教在华传教事业开拓了新的理论方式。  相似文献   
3.
2010年10月17-18日,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在广西南宁市举行,本文综述与会的中国和东盟专家发言的各种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200年间,佛教在西方的形象,前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佛教徒已从最初的异教徒,转而成为犹太-基督教传统的对话者;西方学者原先常把印度佛教、巴利佛教看成"纯粹佛教",而把汉藏佛教当作印度佛教的附庸,甚至是堕落的表现形式,现在,这种"退化史观"得到了彻底的清算;佛教在19世纪被普遍当作一种"虚无主义",但到20世纪下半叶,竟成了疗治西方社会现代性危机的思想资源。所有这些变化,正在催生欧美国家的"新佛教":注重禅修、强调参与、倡导宗教对话。  相似文献   
5.
朱崇科 《东南亚研究》2006,(4):79-84,55
作为一个极富争议和内涵的概念,本土(性)在概念、在不同的时空中都可显示出本土内外操作中的艰难、复杂与吊诡,本文力图立足马华文化/文学时空,通过对本土性的建构策略与限度的讨论,希望可为前者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警醒。为此,相关讨论将以较有代表性的两种模式,即吉尔兹C lifford Geertz和巴赫金M.M.Bakhtin展开论述,同时兼顾现实考量,期望可以探寻出一条可能行之有效的路径来。  相似文献   
6.
The policing of football crowds in Sweden is underpinned by a national coordination approach based upon a set of conflict reducing principles and supported by crowd theory. The approach is referred to as the Special Police Tactic (SPT). While focused on police capacity to exercise force, the SPT also gives primacy to tactics based upon communication, in the form of Dialogue Polic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SPT focuses exclusively on the policing of protest crowds. This paper extend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by reporting on a large scale three-year observational research project examining the SPT as it is applied to football fixtures involving several of Sweden’s major football clubs. On the basis of our analysis we draw out how policing operations in line with facili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effective outcomes. However, we also highlight deficiencies in national coordination and coherence as well as highlighting important innovations with regard to approaches to dialogue with football fans. We explore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analysis for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effective football crowd management and engagement with fan culture.  相似文献   
7.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正是由于缺乏与本土男性批评者的对话意识,才导致了对西方女性主义某种程度的认同与盲从.对于女性文学批评而言,如何理解“对话”的含义、如何理解“性别身份”、如何处置西方女性主义与本土女性文学批评的关系、如何对待女作家创作是保持批评生命活力的几个关键问题.身处主流批评领域的男性批评者能够参与女性文学批评的对话,是在为女性文学批评的更好发展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8.
美国语境中的“法律人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像法律人一样思维"的论题不仅涉及到法律思维的种种基本问题,也与法律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直接相关。但是,对它的理解却众说纷纭。法律人思维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类型,而是在特殊目的(权利与义务的确定)、制度化程序(程序规则)约束之下,于对抗性对话框架中(说服性对话)构建、分析、批判法律论证的思考活动。其基本特征是,针对一个法律主张,构建和表达合情理的论证,以获得一个合乎自己预期的法律裁决;它的核心是发现、分析和评价理由。  相似文献   
9.
自2017年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重新启动以来,其虽然只开展了少量且缺乏实质性内容的行动,却引发了大量讨论和高度的政策关注。纵观这一对话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四国之间的某些共识构成了其重启后的显著特点,如更明确地将目标指向中国、以“民主价值观”作为秩序构建的出发点、服务于美国“印太战略”的需要以及开始将关注重点延伸至发展和治理领域等。基于这些新特点,“四方安全对话”在近三年来的实践中提升了四国之间的战略联系和协同作战能力、从议题领域和地理范围两个维度拓展了四国的战略合作、在外交上释放了四国团结一致的政治信号,并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地区安全结构,从而对“印太”地缘环境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尽管从组织内部以及次区域战略环境角度分析,“四方安全对话”的前景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考虑到这一新的地缘战略安排针对中国的目标指向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并审慎地予以应对,是中国从外交上塑造地区和平秩序、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峇峇文化作为东南亚土生华人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海洋文化在海外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从世界海洋文明的视野来看,峇峇文化是东、西方海洋文明在东南亚这一区域不断碰撞、交融的产物,其中既有西方殖民者海外拓殖的文化痕迹,也是中国海洋文明谱系在海外发展的结果。峇峇文化因此极具文化多元化的特征,成为观察东、西海洋文化对话融合的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