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7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business and its special management mode,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of enterprises will be chang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ep influence of E-business to business administrative innovation concept from the modem enterprise perspective,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thought train about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2.
合同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新型经济犯罪,在所有以诈骗为手段的犯罪案件中,合同诈骗案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它以合同为掩护、手段隐蔽、不易察觉、认定困难,所以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本文通过对合同诈骗罪的含义、特征及行为人签订合同时的目的、采取手段、履行合同的能力、对待合同的态度、合同标的物的处置方式、受侵害客体以及是否承扭违约责任等方面的具体剖析,使公民对其加深了解,提高警惕,使司法活动更加准确、公平,最终使合同诈骗罪得到有效的惩治与预防。  相似文献   
3.
从学生、学校、社会、扩招四个层面对大学生作弊动因进行分析,提出提升考试作弊成本、深化教学改革、调整考试方式、提高师资素养、强化诚信教育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司法实践中,主要以侵犯国家秘密类犯罪规制考试作弊行为,但是在"试题及答案的定密、以渎职罪名评价作弊行为、保密期限的确定、情节严重的认定、‘枪手’答案的性质"等问题上存在争议,已无法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准确、有效地依法打击考试作弊,应尽快出台考试法,并在刑法分则中单独设立"妨害考试罪",规制考试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5.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是两类既相似又不相同的合同行为。司法实践中对包含有欺骗事实的合同行为的性质认定一直是个难点,这两者往往容易被混淆,导致许多判决结果存在争议,所以,应对两者之间的区别进行全面把握,以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供应链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并将对各个行业的运作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利用电子商务改造房地产业务供应链可以有效地整合供应链上的多种资源,提高产业效率,并且便利了政府对房地产业的管理,因此已经成为房地产业务供应链管理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认知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自编问卷对在杭就读的486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并辅以访谈法就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作了分析,结果发现:作弊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广,而且他们中大多对作弊行为表示接受;学生自身、教育的方式以及教师这三者都应对此承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8.
网络购物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网络欺诈之类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网络购物的现状,针对网络购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当从立法、执法、司法和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以期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交易环境。  相似文献   
9.
马迪 《学理论》2012,(11):227-228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成了各行各业的新宠。而中国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语言培训行业渐渐开始重视网络课程体验设计。通过对网络课程用户体验的研究,将电子商务运用到语言培训行业中时,应重视网络课程用户体验设计中结合消费者心理,运用移情式设计。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对于电子商务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逐渐达成共识,但是在实施何种创造性判断标准方面却各行其是。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电子商务商业方法专利的创造性判断标准进行阐述,认为应当从发明方案的整体角度考察,并且厘清了创造性与技术性的关系。继之,文章对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实践中并未坚持贯彻该理论标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具体标准还应考虑各国专利法律制度整体及科技与产业发展水平。最后,结合具体国情,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明确以“非显而易见性”即“突出的实质性特点”为标准,从发明方案的整体去判断,而不必苛求其中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具有过高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