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峡两岸经合框架协议若干法律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彬 《时代法学》2010,8(5):111-115
海峡两岸经合框架协议(ECFA)的内容实质就是区域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协定,这一点应与法律性质问题区分开来讨论。立足于大陆立场,ECFA法律性质仍应定位于"行政合作型区际协议"。从WTO相关条文的模糊性及成员实践来看,部门涵盖度与过渡期限问题在现实中并不会成为ECFA的法律障碍,而且两岸尚可考虑向WTO申请特别豁免,因此无违反WTO规则之忧,台方亦不必过虑"10年90%"。ECFA后续自由化谈判应本着互惠双赢的精神稳步进行,而不宜单纯追求协议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的角度,分析了不同驱动模式下,两岸产业合作的模式、区域与战略选择问题。对于购买者驱动型产业,应采取共创华人品牌、逐渐打入国际市场的合作方式,区位优势主要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于生产者驱动产业,应集中力量发展产业链上游的技术合作,智力密集度高的环渤海地区最为适合;对于混合驱动产业,合作重点应是共同标准的研发与制定,综合实力强的长三角地区最具优势。对此提出三点配套政策:借助ECFA与搭桥项目,建立两岸产业合作平台;发展总部经济,推动购买者驱动型产业共同“走出去”;结合“十二五”规划,提早部署两岸产业合作重点及方案。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正式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称ECFA)。ECFA在性质上虽然与一般性的区域贸易协定有所不同,但贸易救济措施同样是双方谈判过程中重点讨论的问题。从ECFA现有相关条款及台湾方面的立场来看,似乎倾向于采行重申和保留与WTO规则一致的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的制度设计。实际上,基于两岸经济关系的特殊性,ECFA若对WTO贸易救济规则适度强化更符合两岸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黄洁 《河北法学》2012,(3):69-76
多年以来,两岸的投资合作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至2011年 2月,大陆资本已经在台湾投资了大约102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32亿美元。但是较之133亿美元从台湾流向大陆的资本,两岸投资发展很不平衡。如何推动陆资赴台,实现两岸互利双赢成为实践中关注的焦点。《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要求大陆和台湾鼓励双向投资并且签订双边投资保障协定。回顾目前在陆资入台方面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评价其成绩和不足,然后借鉴WTO相关规则和大陆与东盟、德国、法国、瑞士、韩国签订的投资保障协定,讨论如何拟定《两岸投资保障协定》。  相似文献   
5.
浅议ECFA     
关岚 《法制与社会》2010,(21):105-105
经过两年的酝酿,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即将进入实质谈判阶段。由于两岸关系的复杂性,该协议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厘清、协商。本文仅就ECFA的法律模式、签署方式和争端解决机制问题展开分析,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法律意见。  相似文献   
6.
邹钧 《行政与法》2010,(11):113-116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发达国家优先选择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出口行业进行限制。由于WTO《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存在着局限性,据此本文提出三项法律应对措施:加强CAFTA和ECFA成员合作、重视品牌战略、立法减税与完善社会保障。同时,还对"低碳技术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建立海峡两岸政府采购协议(GPA)平台,是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两岸合作,确保实现的有力保障。两岸正处在GPA有效合作的一个难得的“窗口期”。两岸GPA合作有着独特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将考验也将进一步证明两岸人民的智慧。本文为此提供了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使两岸的经贸合作走向了制度化的轨道,将推动两岸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后ECFA时代两岸政治关系将如何走向受到广泛关注,既有文献在这个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基于国际关系中的相互依赖理论,构建双边冲突升级的动态博弈模型,对ECFA将如何影响两岸政治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行探讨。本文的主要结论是,ECFA签署后,随着两岸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两岸发生低级别冲突的概率将会增加,但是低级别冲突升级为战争的概率下降。从长期看来,ECFA将对两岸的政治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陆与台湾之间的金融合作步伐正在加快,这为海峡两岸的投资者提供了无限商机。大陆投资者如能够采取"投资台湾银行,返航登陆"的"两步走"策略,必将获取可观的商业价值与利润。本文基于律师实务的视角,探讨了大陆投资者投资台湾银行并返投资于大陆的可行性,及两岸金融合作给律师界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孔庆江 《时代法学》2012,10(3):68-71
争议解决条款是困扰两岸投资保障协议谈判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争议解决机制的选择上的困境,不但体现在现行的国家之间的投资条约中的投资争议解决模式无法为两岸投资保障协议提供范式,而且体现在现行国内立法上的局限上。可行的途径是在区分不同主体之间的投资争端的基础上,寻求不同的解决方式。本文强烈建议充分发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设立的经济合作委员会的作用来解决相关投资争端,同时避免以政治化的方式利用现行的仲裁争端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