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9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地区间旅游业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分析欠发达地区沾化县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今后旅游业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社会工程,完成这一工程需要搜集不同学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信息资料.借助生态民族学的理论架构可以有效地整合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科学的水土资源信息,使之成为水土流失治理的信息支撑库藏.本文通过跨文化、跨学科的信息搜集、诠释及应用实例,揭示了生态民族学在信息整合中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少萍 《学理论》2012,(14):3-4
生态现代化是在20世纪产生的一场绿色变革,是在反省现代化发展基础上提出的对现代工业社会进行的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步入了现代化浪潮之中,在这期间,中国传统发展理念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而生态现代化注重生态价值的凸显,它体现的是一种使现代化走得更远的发展理念,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必须转变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实现生态化的转向,走生态型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马莉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0,(1):83-92,113,M0005
本文立足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这一内嵌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观作为理论逻辑起点,探寻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向。本文认为以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习近平生态治理观所提供的"中国实践",从生态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治理格局的构建、平等均衡的全球生态治理系统的推动等方面为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引领,是激发国家生态治理效能的根本之道,因而也将是一场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向意义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5.
土地发展权是经济法意义上之权,具有公权和私权的二重属性,其所保护的法益为社会公共利益,它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在构建生态发展区土地发展权转移机制时应坚持经济法的理念和原则,调制的实体内容和程序规范要有法可依,调制行为要符合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调制的绩效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在推进生态发展区土地发展权转移时必须定位实施主体,明确职责,建立高效、透明的开发区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设立招商引资门槛,以保障生态发展区的发展机会与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6.
魏敏 《西亚非洲》2012,(3):141-152
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土耳其已经成为新兴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在土耳其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土耳其的旅游产业在创汇增收、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不仅支撑并拉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发展,也为解决国内就业问题做出了独特贡献。目前,土耳其旅游业正处于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其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经验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黑龙江省方正原始森林公园独特的旅游资源与自然环境造就了高质量的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对公园的规划、计划,将为促进黑龙江省乃至东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生态模式,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旅游业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绝大多数乡村有条件、有市场顺应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发展乡村旅游。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乡村旅游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应把握好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探索其开发的有效途径,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的经济发展与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9.
陈鹏  翟媛 《台湾研究》2014,(4):76-84
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对台湾居民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也产生了有差异的对陆客态度。本文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台湾居民对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台湾居民对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影响的感知可归纳“生活环境恶化”、“经济文化提升”、“地方认同与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成本增加”、“资源破坏”等5个维度,居民对积极影响的感知强度整体上略低于消极影响。并通过聚类分析,把台湾居民对大陆游客的态度划分为“乐观支持者”、“理性支持者”、“中立态度者”和“冷漠态度者”等4种类型。笔者希望通过此文能给台湾和大陆旅游管理部门一些启发,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个体在青春期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良好的自我同一性,而自尊的高低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社会工作者开展青少年服务的重点是帮助青少年提升自尊感。生态系统理论作为社工介入的理论依据,强调社工要以整体的视角分析问题,从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入手,使服务对象与其所处的系统之间达到平衡协调。在实务工作中,社工可以从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和宏观系统等多个层面进行干预,协助青少年提升个体自尊,强化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