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揭示电针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标记法,研究电针督脉的大椎、百会经穴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10h后,选择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状况,并观察电针对其影响。结果:电针组大脑皮质梗死区内TUNEL染色阳性细胞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可抑制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中枢迷走神经背核复合体(DVC)微量注射血管活性肠肽(VIP),观察胃黏膜血流量(GMBF)变化和电针对GMBF的调整作用。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仪对大鼠中枢进行定位和注射,电针足三里穴,用氢气清除法测定GMBF;放射免疫法测量外周血中VIP含量。结果:DVC微量注射VIP后,血中VIP含量增加(P<0.01),GMBF明显增加(P<0.01)。电针(EA)足三里穴加强了GMBF放大效应。结论:DVC注射VIP对GMBF有放大效应,证实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NEIS)中VIP是重要的神经肽,DVC是VIP作用的社会中枢特异性部位之一,电针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反应性的影响;探讨VIP参与针刺对胃黏膜损伤防御性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采用冷冻-束缚应激法复制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胃壁和迷走背核复合体VIP神经免疫反应性的影响.结果:冷冻-束缚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明显,胃黏膜出现点状、条状出血坏死灶,尤以胃窦部为主.胃壁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减少.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胃壁和迷走背核复合体VIP神经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引起胃黏膜损伤大鼠VIP神经元免疫反应性变化,提示VIP可能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信号分子参与了针刺对胃黏膜的防御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和心俞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内关组(电针内关穴)、心俞组(电针心俞穴)、关俞组)电针内关和心俞穴)。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缺血性心电图模型,观察电针治疗后心电图T波、ST段变化。结果:关俞组T波、ST段改善最明显(P<0.05),缺血性心电图恢复时间最短(P<0.05)。结论:电针心俞和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