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加强行政道德监督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加强行政道德监督是促进行政道德建设的需要,是推进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保证行政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需要,是健全行政监督体系的需要。加强行政道德监督的主要途径有:确立合理的行政伦理道德标准,建立独立的行政道德监督机构,构建完善的行政道德监督机制和推进相关的行政道德监督立法。  相似文献   
2.
宗教对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可以成为他们奴役人民的工具,也可以成为民众反抗封建压迫的工具。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对宗教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通过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汉地宗教、少数民族宗教以及外来宗教的控制,严厉打击民间地下宗教,严惩宗教队伍中的卖国分子,实现了教权依附和服从于皇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其时代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体现了时代的需求;“以德治国”思想内容的时代性;“以德治国”思想实践措施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道德理论从两个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入手,阐发了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公德规范和理想道德人格,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的崭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依据<<伦理学原理>批注>,阐述并分析了青年毛泽东道德必须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精神之个人主义"、主观道德律等伦理思想,并指明其具有反对奴性道德、推进个性解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封建剥削阶级的利益出发 ,受“神道设教”实用主义宗教观的影响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把宗教作为维护本阶级统治的工具。宗教主要被用于销蚀人民的反抗意识、神化自身统治、调处民族关系、促进对外交流以及服务于军事和外交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利益理论主要是围绕“义利之辨”展开的,通过对先秦时期、两汉时期、宋明时期及明清时期各个代表人物对义利观的探讨,可以得知,对利益的阐述始终离不开伦理道德,对利益的追求始终与“义’’紧紧联系在一起。占主导地位的是强调追求利益必须符合“义”。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包含着公平和正义的道德内核,并以此为理念引领着社会成员的生活。从和谐社会的道德诠释出发,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道德的关系,并提出了培育公共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西法学语境中的“法律道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人道德可以说一直是中国传统的"司法理论"或"司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道德性是在这一层面进入中国传统"司法"的.而西方学者讨论的所谓的法律的道德性问题完全不同,概括起来是自然法和实证法的冲突问题.可以将中国传统社会案件审理中所涉及的道德称为"司法者的道德性",将西方法理学强调的道德称为"法律或司法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10.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films can be used to examine justice and peacemaking themes in personal, social, and criminal justice contexts. Thematic topics include poverty, homelessness, the Holocaust, racial prejudice, prison violence, and religious intolerance. The author attempts to illustrate how transformative justice can occur through individual acts of compassion and courage in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