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8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3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立法中的最好行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代社会,行政除扮演“传送带”角色外,还承担起积极的形成功能。因此,现代行政法在守望司法审查面向的传统控权理念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行政实体问题的关注。对涉及大量管制事项的行政立法而言,这就需要在“最好行政”的指针下,选择恰当的管制方式,并经由整体制度的设计,实现管制目标,促进公共福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汪辉祖自传所载案件的详尽分析,发现既无纯粹“依法裁判”的取向,也无全然按照“情理裁判”的做法。清代中国的司法裁判属于“形式化”与“实质化”的有机结合的类型,在司法裁判的“形式化”与“实质化”之间充满着张力。而其原因在于:其一,与皇帝集权统治和官僚体制的“照章办事”有关;其二,与“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道”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关;其三,与巨型帝国的法律统一和乡土社会的人情、习惯有关;其四,与“民本”社会旨在沟通“民情”和哲学上的“权变”思想相关;其五,与传统中国的“审美秩序”有关。无论“命盗”案件抑或“婚姻、田土、钱债”案件,清代中国的司法官员都是在“律例”的前提下寻求“情理”的平衡,只是两类不同案件在“依法”或“准情”的程度上有所差异而已。  相似文献   
3.
法律渊源指能被法官适用并对法官审判有拘束力或影响力的不同效力等级的法律规范的各种表现形式,其本身是多元和开放的。确立法律渊源识别的一般条件,正确识别包括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权威法学理论等多种形式的法源,对于拓展我国法律渊源的范围,使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得到及时的法律规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刑法解释的原则,是指贯穿于各种刑法解释过程之中,指导和制约全部刑法解释活动,并体现着刑法基本精神的准则。刑法解释的原则应当为合法性、合理性与技术导向性三个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刑法的解释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合理性原则是指刑法的解释必须符合罪刑法定实质正当性的要求,技术导向性原则是指甄别比较根据不同解释方法得出的结论,以何种解释结论为妥当,它是为了满足为达到合法性、合理性原则的中立的桥梁和媒介而被提出的。以“诽谤信息转发500次入刑”为例,可对刑法解释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技术导向性原则的适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Normative deliberative theory has contributed much to an understanding of ideal procedural standards, but there is considerable uncertainty regarding the appropriate nature of desired deliberative outcomes. In this paper we identify two inter‐related concepts of meta‐consensus and inter‐subjective rationality as outcomes that an authentic deliberative process ought to produce. Importantly, these deliberative ends are consistent with ideal deliberative procedure. They are also empirically tractable, where preference transformation can be described in terms of underlying values, and judgments. Methods for assessing deliberative ends are provided and demonstrated using a case study.  相似文献   
6.
王学东 《外交评论》2007,82(2):54-60
国家声誉属于外交政策中的非物质性诉求当中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围绕国家声誉的本体实在、认识层次、前提假设以及作用条件展开论述。本文首先阐明国家声誉的理性基础是知识理性,然后对国家声誉因素展开本体论、认识论的分析,并指出声誉因素起作用的边界条件。文章最后就国家声誉在实践中的运用做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In the United States, aggregate and individual level studies of economic voting for the Congress have produced contradictory findings. The same is true for models of economic voting for the Australian Parlia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data taken from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evel studies which show that voters' attitudes towards fiscal and microeconomic issues have been better predictors of the vote for the Australian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ver the last four elections than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macroeconomic issues.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the cause of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aggregate and individual level models of voting may be that aggregate models of economic voting which include only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are inadequately specified, since they do not take broader aspects of the economy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颁发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取消了某些娱乐行业实行的治安许可证制度,预示了几十年不变的治安许可制度进入了变革时期。因此,有必要从立法、市场经济、治安管理等角度,确立科学设定许可范围的标准,以促进治安许可管理的落实,有利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理性的官僚制理论是由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是一种理想形态的官僚制。这种官僚制依靠自身的优越性在韦伯生活的时代及其以后的一段时期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官僚制的深入应用,现实中的官僚制正在蜕化,官僚制弊病不断出现。官僚制弊病的产生根源于官僚制自身的缺陷,根除官僚制弊病,需要官僚制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政府雇员制在我国一些地方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尽管学界对这一制度褒贬不一,但文章认为鉴于我国具体国情,雇员制作为一套制度体系的存在不是我国政府引进雇员制的首要目的,关键是引入竞争理念,激活公务员制.文章先比照于公务员制来阐述雇员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悖论,然后提出雇员制应和公务员制相融合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