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7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10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无论是政治的上层建筑,还是思想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并且是竖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也要相适应地变革。同时,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中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结构与历史变迁,是解读该项制度变迁全貌的一个新的视角.国家宏大制度背景决定行政审批制度的选择,国家制度背景的变迁也导致行政审批制度的不断变更与革新;各种相关政治变量,包括经济水平、利益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与行政审批制度之间存在一种序列结构,行政审批制度与其它政府政策或制度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序列结构,这种政治变量序列结构使行政审批制度处于一个制度矩阵当中,影响并制约着行政审批制度的安排;制度与制度制定及执行者之行为的互动模式则推动行政审批制度的变迁.行政审批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也存在"历史否决点",而制度激励和制度创新是打破"历史否决点",提升制度绩效的必要手段.为此,行政审批制度的进一步变迁需要重塑政府理念,打造治理型政府,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而且,行政审批制度的进一步变迁必须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政治斗争的特殊表现形式,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安全构成了 极大的威胁。尽管世界各国都意识到恐怖主义的危害性,但对恐怖主义的认识还是千差万别 ,造成国际反恐怖合作举步维艰,打击效果不显著。从历史角度分析,恐怖主义的发展经历 了四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各个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近现代恐怖主义的发展还与一些极端 思潮关系密切,这些思潮,如宗教极端思想、无政府主义、种族主义、新纳粹主义等等,对 恐怖主义的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和现实斗争角度来看,刑嫌调控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当前形势下刑嫌调控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完善、夯实刑嫌调控的理论基础,改革刑侦基础、手段、工作模式、工作机制,使刑嫌调控发挥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人们坚持中国道路的重要前提,是深化中国理论的重要资源,是发展中国文化的重要保障。中国制度优势深刻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深刻系统把握,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就是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述中国制度与人类社会其他制度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中国制度不是自然形成的,其形成和发展有着自身的历史逻辑。中国制度优势也不是天然存在的,正是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度形成的历史逻辑中逐步得到体现的。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力是制度优势的表现形式,而制度优势的评价标准只能是实践,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一再证实了中国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6.
台湾史是一门兼具学术与政治意义的新兴特色学科。中国大陆的台湾史研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属于中国历史学的分支学科。从研究史的角度,对于60多年来大陆学界台湾史研究成果做一宏观性的检讨,具体分析各个不同时期台湾史研究的特点,剖析唯物史观与“台独”史观论争的典型事例,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展现新的研究趋向,将有助于推动台湾史研究的深入拓展。  相似文献   
7.
在19世纪,除了浪漫主义的解释学外,还有历史主义的解释学。它们之间的一个重要的联结点是解释学循环。除此之外,二者的密切关系在其师承和道统方面。布克、德罗伊森和狄尔泰三人的思想代表了西方19世纪下半叶解释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突出与人文科学的联系,这是以历史意识的逐步确立为中介的,但是他们,尤其是德罗伊森和狄尔泰最终都没能摆脱历史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赵建民 《东北亚论坛》2007,16(1):110-114
创建共同合作、协同发展的“东亚共同体”,业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历史事实证明:东亚地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一体化”的区域;它既有成功的、进步的古代“东亚文化圈”,也有反动的、失败的近代“大东亚共荣圈”,还有设想中的“东亚共同体”。然而,现实中的“历史认识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东亚共同体”能否迅速建立的前提条件。为促进未来“东亚共同体”区域内的沟通和交流,需要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建共通文字,这不是复旧,而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当人们思考构建“东亚共同体”时,在普遍关注经济协作的情况下,尤应重视思想文化观念的问题,因为东亚各国间的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问题,不能光靠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手段来解决,而确实需要从思想文化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最近,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甚至蔓延到学校的校园之中。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十分必要的。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反对各种非科学的历史观的前提;而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前提,也是对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进行批判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清代杰出的语言学家段玉裁,继承戴震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注解《说文解字》的指导原则。段注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语言、考察语词;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和研究语言现象;用相互联系的观点研究语言文字现象;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的观点研究语言现象;以对立统一的矛盾观分析和研究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