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综合类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S-D 大白鼠皮下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眼镜蛇粗毒,于死后不同时间取注射部位肌肉及肝、肾、心、肺等做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用ABC 免疫组化法检测蛇毒,观察蛇毒的组织定位。在注射部位的骨骼肌内检出特异性染色的蛇毒。HE 染色各器官未见特征性改变。蛇毒量为2LD_(50) ,死亡24小时后取材仍有阳性反应。蛇毒多结合于注射部位的骨骼肌细胞膜上。注射11LD_(50) 的蛇毒后,发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肝细胞核上结合有蛇毒。家兔注射眼镜蛇毒或被眼镜蛇咬伤后,注射部位和咬伤部位肌肉中也可检出蛇毒。本实验首次使用ABC 免疫组化染色,取得了迄今为止直接在动物组织上对蛇毒定位检测的最好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反应性的影响;探讨VIP参与针刺对胃黏膜损伤防御性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采用冷冻-束缚应激法复制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胃壁和迷走背核复合体VIP神经免疫反应性的影响.结果:冷冻-束缚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明显,胃黏膜出现点状、条状出血坏死灶,尤以胃窦部为主.胃壁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减少.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胃壁和迷走背核复合体VIP神经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引起胃黏膜损伤大鼠VIP神经元免疫反应性变化,提示VIP可能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信号分子参与了针刺对胃黏膜的防御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16只 SD 大白鼠建立缺血再灌流心肌损伤模型,其中8只预先静脉注射吗啡以抗心律失常。此外,再用8只大鼠开胸作正常对照。其心脏标本进行 HE 染色及抗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HHF_(35))免疫组化观察:对照组心肌呈均匀一致的棕褐色染色;注射吗啡后再灌流组心肌呈小灶性分布的 HHF_(35)染色缺染区;未注射吗啡组心肌缺染呈广泛大面积分布。结果表明,HHF_(35)免疫组化法对显示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有重要价值,且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程度与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