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8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固革命根据地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否存有联系的问题,史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见解。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史料佐证,早在1928年,东固与井冈山革命根据之间就建有联系。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并最终与江西红二、四团在东固的会师,是两支革命力量进一步加强融合。  相似文献   
2.
论苏区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区精神是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方志敏等领导培育形成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其内涵博大精深,归纳起来就是"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艰苦奉献,廉洁奉公,争创第一"。其中最具中央苏区原创特色的是"求真务实、执政为民、廉洁自律、争创第一"。它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井冈山精神在苏区时期的深化和发展,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泉,在中国革命精神链条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长期熏陶培铸的结果。在中华文化精神的陶冶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精神,铸造了民族之魂。中华民族是一个求实的民族,崇尚气节的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豁达乐观的民族。由于中国文化自身的特质,中国民族也有自己的弱点、缺点和不足,是需要改进更新的。  相似文献   
4.
张丽珍 《行政与法》2007,(11):42-45
公务员精神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公务员精神作为公务员的价值信念,指引、评价和规范公务员的行为,体现着公共行政的精神和行政文化的价值观。通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公务员可以准确把握其角色的特殊性内涵,理解公共管理的多元性、政治性以及公共性这些特质。社会角色赋予了角色承担者特殊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往往通过职责体现,包括责任和义务,担当职责是角色的必然要求。公务员要出色地完成其职责,合作是最好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沿着角色把握、职责担当、合作定位这一伦理路径,公务员精神的公共性、正义性、廉洁性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党校姓党,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天职。目前,国内国际形势严峻,党性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但基层党校党性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亟需我们从教学改革入手,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基层干部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与群众利益最为密切,基层干部须更加坚定为民思想,象焦裕禄那样,时常走近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心为民所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相似文献   
7.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十年土地革命时期。期间党与红军内部出现了"右"倾悲观思潮,并几度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对此,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给予了科学回答,形成了毛泽东信念观:坚定信念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坚信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与发展既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坚信星火必燎原,中国革命高潮必将到来。毛泽东信念观的形成是大革命失败后时局变化的产物,是实行正确政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历来都十分重视弘扬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传承和创新了中华民族精神,使之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论精神损害赔偿应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是否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我们如果从现行法律规定的现实危害性、法理依据、法律依据及历史必然性等方面来论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及可行性,则可能会取得一些有益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是内蕴于志愿行动中的思想内核,是志愿行动在精神层面的提炼与升华。志愿精神包含着重要的道德体验和浓厚的伦理关怀,体现为丰富的责任伦理、人本伦理和服务伦理,使志愿行动表现出"为己"和"利他"相统一并重在"利他"的行为价值导向。志愿精神的动力来源,宏观层面来源于政策制度环境的保障,中观层面来源于志愿社会组织的勃兴,微观层面来源于公众公共精神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