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0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天河水穴在不同操作手法下的即时退热效果。方法 将94例患儿按年龄分为清天河水组、取天河水组及打马过天河组,通过测定患儿腋下体温、症状总积分和不良事件积分,评价3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3 h,打马过天河组患儿腋下体温及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清天河水组、取天河水组患儿腋下体温及症状总积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天河水组、取天河水组不良事件积分均显著低于打马过天河组(P<0.05)。结论 3种手法均有退热效果,但打马过天河手法的即时退热效果最佳,但易造成皮损,清天河水、取天河水手法安全可靠,退热效果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牵引推拿为主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以牵引推拿为主的方法治疗5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结果:治愈20例,占37.7%,好转29例,占54.8%,无效4例,占7.5%,总有效率达92.5%。结论:牵引推拿疗法对神经根受压而导致的功能受限、颈臂疼痛、手指麻木,和椎动脉受压而导致的头晕等临床表现疗效较佳,而对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仿生物电刺激序贯循经按摩乳房经穴治疗产后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产后早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口服抗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仿生物电刺激序贯循经乳房经穴按摩,疗程均为7 d;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5、7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乳汁排泄评分、体温及肿块最大横截面面积变化、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EU)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并根据症状、体征及炎症反应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乳汁排泄情况、体温、肿块最大横截面面积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BC、NEU、CRP、IL-1、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WBC、NE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7 d观察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I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5 d观察组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仿生物电刺激序贯循经乳房经穴按摩可以显著改善产妇乳腺炎疼痛程度,提高乳汁排出量,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推拿治疗时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CSA)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CSA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推拿10 min组、推拿20 min组和推拿30 min组,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临床疗效、颈椎功能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检测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10 min组。推拿10 min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治疗后颈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推拿20 min、30 min组较10 min组颈椎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更加明显(P<0.05);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相比较,颈椎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推拿10 min组比较,推拿20 min、30 min组治疗后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更加明显(P<0.05),推拿20 min和30 min组比较,治疗后两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治疗CSA具有时间累积效应,随着推拿时间的延长,疗效提高,但是到达一定时间疗效不再增加;推拿治疗时间的选择在20 min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推拿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风险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9月30日收录的所有相关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数据提取、质量评价,采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4及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计兔183只,猴24只。Meta分析结果显示:推拿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最大载荷值、拉曼光谱脂质特征峰值以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但会增加血管的最大应力[SMD=0.63,95% CI(0.14,1.12),P=0.01]、弹性模量[SMD=0.94,95% CI(0.49,1.40),P<0.000 01]、巨噬细胞平均光密度[MD=2.39,95% CI(1.84,2.94),P<0.000 01]及平均微血管密度[MD=10.46,95% CI(2.50,18.42), P=0.01]、血清hs-CRP水平[MD=1.00,95% CI(0.14,1.86),P=0.02],降低血管最大应变[SMD=-0.56,95% CI(-0.99,-0.12),P=0.01]、斑块内胶原纤维含量[MD=-20.05,95% CI(-37.37,-2.73),P=0.02]。但根据敏感性分析,最大载荷值的结果需谨慎对待。结论 推拿不会降低颈动脉血流速度,也不会增加血管外周阻力和斑块内脂质核心含量,但可能会使血管弹性以及胶原纤维比例降低,斑块内巨噬细胞和新生血管增多。受纳入文献数量以及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李业甫胸椎分段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对照组在常规推拿的基础上采用膝顶扩胸扳法,治疗组在常规推拿的基础上采用李业甫胸椎分段整复法。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McGill量表评分,并在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和显效的例数均多于对照组。结论 李业甫胸椎分段整复法能够减轻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校大学生因学习时间长,脑疲劳候的记忆力减退,影响了大脑连续工作状态。通过自我调控的研究,用点穴按摩的醒脑开窍作用改变大脑组织内部微循环,改善大脑缺氧状态,并且通过运动疗法调动全身能量潜力汇注于大脑部位,达到体健神全,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从而提高智力,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单纯针灸、单纯推拿治疗普通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普通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组(针推组)、针灸治疗组(针灸组)和推拿治疗组(推拿组),每组30例。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结果 3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推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针灸组和推拿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浆CG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推组治疗后血浆CGRP含量降低值显著大于针灸组和推拿组(P<0.05)。结论 针灸与推拿联用治疗偏头痛可提高疗效,其机制与降低血浆CGRP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基于国医大师李业甫“治养并重”理论,观察推拿联合易筋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收集60例CSR住院患者,依据其是否愿意接受易筋经习练分别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在院接受推拿联合易筋经治疗,出院后1个月继续习练易筋经;对照组在院接受推拿治疗,出院后1个月无任何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出院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颈部肌肉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量表评分,并于出院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DTI参数中患侧胸锁乳突肌、头夹肌ADC值,VAS评分,NDI评分均明显降低,患侧胸锁乳突肌、头夹肌FA值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胸锁乳突肌、头夹肌ADC值,头夹肌FA值,NDI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后比较,出院1个月后除对照组患者患侧胸锁乳突肌、头夹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两组患者胸锁乳突肌、头夹肌ADC值,VAS评分,NDI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DTI参数、VAS评分、NDI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养并重”指导下推拿联合易筋经治疗CSR可修复颈肌纤维、减轻疼痛、提高颈椎功能及临床疗效,较单纯推拿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推拿结合内热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压痛点数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压痛点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结合内热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阿米替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