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法律   9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弱势群体是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人群并不是社会的弃儿,他们同样是社会共同体的平等成员。对弱势群体权利的关注和保障,奠基于基本的社会价值和人性立场。在诸多权利中,对于弱势群体而言,最重要、最具实质性的是社会经济权利。  相似文献   
2.
除人体物证以外的生物物证(如动物类、植物类、微生物类)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可为刑事侦查提供证据和线索,这种独特的生命活动规律在刑事侦查中的利用价值,将会随着物证研究的深入和证据科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论犯罪过程中的信息转移原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物质交换原理和信息论分析是侦查学的重要理论与研究方法,但各有重大的局限与不足。本文在分别检讨这两大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犯罪过程中的信息转移原理的构想,剖析了犯罪过程中信息转移的必然性、内涵、构成及模型,并简单阐述了该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围绕辩证法,一些西方学者常常得出恩格斯和马克思对立的观点。反驳这种错误观点有一条重要路径:恩格斯的辩证法并非局限于自然领域,而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式融入社会—历史当中。具体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辩证法奠基于现实经验的基础之上;二是准确阐释了马克思辩证法作为唯一正确的思想发展形式;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与对象的统一理论。这些贡献表明:一方面,在现实基础、基本形式、实践旨趣方面,恩格斯辩证法和马克思辩证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准确把握它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区别。这将有助于澄清对恩格斯辩证法的曲解和误解,也是对“矮化”恩格斯辩证法、制造恩格斯和马克思关于辩证法的思想对立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5.
证据形式问题属证据法的基础问题。从法律上看,《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分别规定了七种证据形式,构成了我国的证据种类体系。证据种类的划分是证据发挥其证明作用的前提,也是世界各国证据理论上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的证据体系,一方面使证据种类体系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审判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考察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及其交互变量对高校毕业生求职难度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对高校毕业生职业获得难度存在显著的影响。在搜寻成本模型中,社会资本同人力资本的交互项对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搜寻成本存在正向影响,即社会资本欠缺者,可以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以降低搜寻成本;在求职结果模型中,社会资本同人力资本的交互项对高校毕业生的最终求职结果存在负向影响,即社会资本欠缺者,可以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以提高求职成功的概率,从而降低求职难度。  相似文献   
7.
Howie recognizes as a starting position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and political problem with judgements that presume an easy and unrestrained identification of a thing or a person, but she is sceptical that all judgements of identity are necessarily implicated in the same politics. She investigates how 'identity' functions in logic, judgement and epistemology, and argues that a 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of identity provides the grounds both for a realist appreciation of the world that includes a subjective element and for a recognition that a subject both is and is not how she is and has been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观点认为物证理化检验只能进行种属认定。物证理化检验中的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仅仅是依据了不同层次的物证反映体所导致的来源(或个体)同一认定范围上的区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不断加强,物证理化检验一定可以实现从种属认定向同一认定的转化。必须坚持物证检验与案件性质和侦查过程相结合的方法,以促使物证理化检验中的种属认定转变为事实上的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9.
清代杰出的语言学家段玉裁,继承戴震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注解《说文解字》的指导原则。段注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语言、考察语词;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和研究语言现象;用相互联系的观点研究语言文字现象;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的观点研究语言现象;以对立统一的矛盾观分析和研究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仇必和而解"是张载颇为特别的观点.两种辩证法一般指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但在现代新儒家哲学,又有所谓"仇必仇到底"与"仇必和而解"两种辩证法之说,将张载的辩证法与矛盾辩证法对立起来.本文指出,冯友兰先生对张载思想的理解和片面性的概括不符合张载思想的原貌;提出并不存在冯氏意义的"两种辩证法"的对立,张载的"仇必和而解"只是矛盾辩证法的一个发展阶段和一定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