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杰进  诺馥思 《外交评论》2020,(3):45-68,I0002,I0003
为什么在湄公河流域已经存在数十个国际合作机制的情况下,还要建立澜湄合作(LMC)这一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既有研究大多强调湄公河流域大国国际制度主导权竞争的宏观背景因素,而较少关注澜湄合作机制的新制度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即澜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究竟"新在何处"。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等既有国际机制相比,澜湄合作机制具有两大新的制度特征:一是议题范围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议题外,还增加了区域安全合作以及水资源合作等新议题;二是集中程度更高,与之前合作机制主要由"职能部门引领"以及"借用"亚洲开发银行作为国际秘书处的做法不同,澜湄合作机制采取了"领导人引领、各部门参与"的机制运行模式,并逐步建立独立的国际秘书处。通过运用国际制度理性设计的理论模型,本文考察了在湄公河流域国际合作中上游国家与下游国家之间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分配问题和执行问题,并以此解释了澜湄合作新制度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大湄公河次地区合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湄公河次地区(GMS)合作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相关国家及省区之间的地区性合作机制,是东南亚乃至东亚范围之内地区主义发展的一种表现。本文在简要介绍有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从国家和市场这一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GMS的特点及其定位进行分析,然后重点讨论了GMS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文章认为,国家和市场的作用及其互动,直接决定和制约着GMS的性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虽然中老缅泰四国安全合作机制刚刚建立,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但总的看来,四国安全合作具有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良好势头。应让老缅泰明白中国进一步合作的意愿,注重营造四国共同利益,以经济合作促进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以机制建设固化四国合作模式,同时要注意处理好与美、日、印等域外大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毒品交易额 40 0 0亿美元的四分之一来自湄公河流域国家 ,为满足世界各国吸毒者需求而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缅甸和老挝是该流域种植和加工罂粟的主要国家 ,据此推算 ,湄公河流域国家每年生产的海洛因不少于 2 5 0吨 ,生鸦片数量也不少于 2 5 0 0吨实际上湄公河流域的毒品问题不仅取决于经济利益的驱使 ,还与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现代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人力资本的形成离不开人力资源开发活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在世界区域竞争加强的背景下需要加快发展,应该增强参与各方的合作与信任意识,加强对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认识,扩大开发资金的来源,改变现行的项目导向为条约机制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湄公河案件发生之后,中老缅泰四国举行了湄公河执法安全合作会议,先后通过了《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纪要》和《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部长级会议联合声明》两份重要的国际文件,正式提出建立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然而,这两份国际法律文件无论在各国的权利义务的分配,还是机构设置方面都没有详尽的规定。中国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This article analyses China's hydro-politics along the Mekong River. It seeks to explain why China's unilateral dam-building projects o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river have not been met with sustained criticism on the part of the downstream riparian countries, for which upstream dams are likely to have severe negative consequences. It is held that China has embarked on a strategy of implicit and broadly conceived actor-reversed issue linkage as a means to nip any loud disapproval of its dams in the bud. By downplaying its dam-building projects and instead promoting common development goals with the Mekong riparian countries through highly increase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gagement, Beijing has successfully defused any potential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its dams, at least for the time be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is strategy and its transferability to others of China's trans-boundary rivers must be questioned.  相似文献   
8.
Basin countries of the Lower Mekong River Basin in 1996 signed a new agreement about use of the shared water resources, which superseded the previous agreement in 1975. The new agreement is less binding for riparian countries in terms of use of water in the main stream and major tributaries. The difference reflected the changes in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settings. Following lessons were obtained out of the case: (a) A collaborative scheme may not function as expected when it is established by strong stewardship of donor countries. (b) The pace and character of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towards implementation of a collaborative scheme is endogenous to the broade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text of the basin countries. (c) An agreement among basin countries may be sustained only on a delicate balance of economy and political power among riparian states.  相似文献   
9.
在跨界水资源合作与国家间"水权力"矛盾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国际机构和部分国家开始重视"水外交",并将其视为处理对外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与下湄公河国家在湄公河跨界水资源开发中的争端也急需通过"水外交"来解决。本文在对"水外交"研究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将"水外交"定义为"一国政府围绕(跨界与非跨界)水合作项目和‘软水产品’的开发和利用问题,通过技术和社会双层举措来进行解决的外交实施方式",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三个案例分析阐明中国与下湄公河国家跨界水合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中国"水外交"实施不足的具体原因。本文认为中国应通过完善"水外交"体系,建立水资源合作利益共同体,借助"水资源综合管理"、第三方评估机构以及实施积极有为的"水外交"对外策略,来应对湄公河跨界河流开发中的内外困境。  相似文献   
10.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10多年来,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较快进展。与其他区域合作的形式相比,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独具特色。跨入21世纪,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加快,次区域经济合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