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24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3篇
法律   243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9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彼此通过议题联结、成员联系和功能互动形成了密切的国际制度重叠,包括以世卫组织为核心的联合国诸公共卫生制度、以盖茨基金会等为代表的非正式公共卫生制度、以二十国集团为代表的涉卫新型国际制度以及特朗普政府试图打造的美式国际公共卫生制度。制度重叠是国际公共卫生秩序的结构性特征,可能会约束与限制世卫组织治理有效性的发挥。全球公共卫生议题的复杂性、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政治化倾向和世卫组织的治理限度决定了协同治理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为此,国际社会需要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坚持公共卫生多边主义,警惕美国另起炉灶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冲击。同时,世卫组织发挥协同治理功能的制度化需求迫在眉睫。此外,新型国际公共卫生治理制度是推动多元制度协同治理的重要力量,将发挥愈加凸显的关键作用。作为国际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的负责任国际承诺为国际公共卫生制度重叠提供了重要的协调路径,中国支持世卫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贸组织、金砖国家集团等多边制度框架内的协调配合和相互支撑,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四川警察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得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警察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总体水平较差,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警察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与军校大学生比,警察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近。结论:警察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目前警察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很有必要。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由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等子体系构成。同时,为了保证警察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管理、运作和环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现行法律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尚存在需要统一和规范的条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不同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限制了该制度的实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是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一部分。在适用该制度时,应具备损害后果、侵权事实、侵权事实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观过错等构成要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应考虑当事人双方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5.
人口结构、就业形态、新时代的健康政策与脱贫攻坚任务、技术发展等宏观环境,为“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立足“十一五”到“十三五”医疗保障从无到有、从制度全民覆盖到实践全民覆盖、待遇水平持续提升、各项机制跨越式发展等发展脉络,“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的发展思路应定位于守正、发展与创新。第一,坚守公平共享与切实保障的发展理念;第二,回应健康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医保制度现状,在待遇保障、筹资机制、支付方式、基金监管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第三,直面新形势的新挑战,在新业态人员参保、大病保障、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资金统筹衔接等方面实现创新与突破。目标是在“十四五”时期实现一个全民享有、公平适度、法治规范、高效便捷、协同联动的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Decentralisation is considered a panacea for deficient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by many. However, recent trends of health sector recentralisation in several OECD countries suggest the opposite. Taking on a cross‐country perspective, I examine two hypotheses, namely that decentralisation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public health spending (H1) and to poor health sector outcomes (H2). The evidence I present suggests that decentralising spending tends to lead to larger public health sectors and to poorer health sector outcomes. However, decentralising tax authority has no effect on the size of the health sector and may actually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health sector performance. The broader lesson is that while general fiscal decentralisation research tends to imply that its conclusions are valid for all policy areas in a similar way, sector‐specific insights can reveal a more nuanced view on the consequences of fiscal decentralisation.  相似文献   
7.
Lee H. Igel 《Society》2008,45(6):512-514
Most people mistakenly assume that health care first became a major political issue in 1945 because President Harry S. Truman’s special address to Congress on Nov. 19 of that year marked the first time a sitting president publicly endorsed a national health-care program. But the question of whether—or to what extent—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government to subsidize health care for its citizens has been around for a much longer amount of time. Now that health care has become a major focus of domestic political debate, especially in light of the impending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is article, modified from an entry in the forthcoming Encyclopedia of Campaigns, Elections, & Electoral Behavior (Sage Publications), serves to inform the reader of the origins and history of health care as a campaign issue.
Lee H. IgelEmail: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吸毒的心理诱因是多方面的 ,诸如好奇、盲从、侥幸、无知、空虚、炫耀等心理因素都可能使他们陷入毒魔的纠缠。欲矫正青少年的吸毒行为 ,就必须注意发现其吸毒迹象而及时引导归正 ,根据吸毒行为的程度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 ,在坚持药物脱瘾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治疗 ,并加大禁毒宣传教育的力度 ,提高全社会的禁毒意识 ,强化青少年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 ,加强戒毒所点建设而促使吸毒青少年改过自新 ,并严格依法追究吸毒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缅两国友好关系的稳步发展,两国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不断深化.新冠肺炎危机爆发以来,中缅积极开展抗疫合作,深化了两国政府和人民对中缅命运共同体的认同,也为两国推进公共卫生安全合作带来新机遇.除了双边合作外,中缅还在中国-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澜湄合作等区域性合作机制下积极寻求联合抗疫等公共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平台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缅甸脆弱的公共卫生体系,中缅边境地区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以及缅甸不稳定的社会基础等因素对中缅深化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构成了巨大挑战.为此,中国应利用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合作机遇,深入了解缅甸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民众卫生健康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拓展双方的合作空间,为中缅公共卫生安全合作创造有利环境.概而言之,中缅应围绕加强信息共享,推进中缅应对传染病联防联控体系常态化建设;注重能力建设,利用多边平台增强缅甸的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加强健康教育,联合开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计划;利用传统优势,充分激发中缅传统医药合作潜能;鼓励多方参与,有效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卫生合作中的作用等方面共同努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与一般危机事件相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高度专业性、未知性、群体性、社会性以及应对协同性等特征。在现代化治理体系中,专业学会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补充力量,应当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协调优势、凝聚精神等优势,在疾病的预测、健康科普、组织动员、心理干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