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8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CIS原理与政府形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形象设计是政府形象管理的重要环节。借鉴CIS原理将企业CIS的设计和运作导入政府形象设计中,以政府行政理念为指导,通过提升政府行为和完善政府外在特征来提高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评价,把政府的理念、行为与视觉形象统一起来,使政府形象系统化。  相似文献   
2.
"道"与"一"     
张迅 《外交评论》2002,(3):74-79
道家的“道”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如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的“理念” ,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对道的含义之理解却始终充满歧义和困难。本文试图另辟蹊径 ,从道家经典文本中常用的“一”字入手 ,通过对其用法与含义的分析和解释 ,实现对道观念的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人要当好“三个代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党性修养,改进作风,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专修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比较复杂,认识问题的程度差异较大。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找出学生思想变化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谈抢劫犯的犯罪心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犯罪是对社会危害最为严重的犯罪类型,主要包括杀人、抢劫、强奸、伤害、爆炸、纵火、绑架、劫持等8类恶性案件。在这些案件中,以抢劫案件为高发,并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因此,抢劫犯罪已经成为暴力犯罪中影响最坏、社会危害最广、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极大威胁的犯罪。文章从犯罪人个性角度出发,运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量表,分析了抢劫犯罪人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犯罪心理的复杂性决定了改造罪犯内容的多样性.改造罪犯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可以列举的,但不是单一的.随着历史的进程和在押犯成分的变化,对罪犯的改造内容,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和充实的过程.<监狱法>对改造罪犯的目的和工作内容,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不能离开我国改造罪犯工作的现实和法律规定,将改造罪犯的内容限制在某一点上.  相似文献   
7.
被破坏性膜拜团体精神控制受害者的心理成长工作,在西方国家被一些学者称为“脱教”,这个过程是一个人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成长是人一生的课题,一个人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觉醒和努力,拒绝成长单靠外界的压力,是很难实现成长的。因此,这是一项涉及许多方面、非常艰难的工作。这里仅从完善家庭支持系统与被破坏性膜拜团体精神控制受害者的心理成长的角度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认真总结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更好地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民警察在实践"三大历史使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部分警察中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严重影响了警察职能作用的发挥。文章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警察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This article seeks to provid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complement and guid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civil society. The core argument is that civil society must be understood, not as a category of (post)industrialized society, but as one of individualized society. Civil society is characterized by individualism that is sustained and protected by the civil values of autonomy and emancipation. This, accordingly, implies that empirical data of civil society can be understood most fruitfull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individualized society. Classical sociology, however, perceives this very individualism and its values as being antagonistic to its own civic vision. Hence, the crucial question is whether there can be any scope for citizenship, classically understood, within civil society.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conceptu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ivil society. Thereafter, two distinct civil society perspectives—mediating structures and Tocquevillianism—are explored to see how civil individualism and citizenship relate to e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