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77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东派生诉讼的几个争议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东派生诉讼是小股东权益保护的一种有效的事后救济方式。本文在分析比较了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股东派生诉讼的主体、股东派生诉讼的前提条件和原告股东诉讼后费用承担等问题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公司的运作情况和诉讼现状 ,对我国未来公司法就以上相关问题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2.
建设工程合同的主体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工程合同有效成立的主体要件,不仅要考察当事人的一般行为能力,而且要特别注重对当事人特殊行为能力的考察。发包人的主体资格主要是其行为能力问题。发包人未依法取得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执照、缺乏相关的行政许可和民事权利应认定为无效合同。房地产开发企业缺乏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经营未必导致建设工程合同必然无效。未申领施工许可证与建设工程合同的效力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承包人不具备法人资格或者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建设活动是导致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医疗事故罪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事故罪是新刑法增加的一种犯罪,自规定后争议一直颇大,特别是医疗事故罪的主体范围问题。医疗事故罪主体除了医务人员外,实习人员、医疗单位中从事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非医疗工作的人员在特定情况下也能成为本罪主体,但是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实行警务公开,其成效是应该肯定的。但就当前情况看,对警务公开,存在认识有偏差、范围过窄、内容缺乏针对性、重形式轻落实、监督不足、缺乏规范等问题,有待解决。深化警务公开制度建设,要从提高认识,树立正确观念,提高公安民警的素质和群众参政议政能力,重视警务公开的制度化、法制化,为警务公开制度的落实设计操作性强的程序和方便灵活的手段,与政府上网工程相结合,实现警务公开的现代化,加强对警务公开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实力文化缺陷的影响下,公安队伍也存在着重实力驾驭理论探索,轻实力建设与开发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发挥人民警察队伍的职能,提高公安行政的效能、效率和效益,必须树立新的实力观念,在努力探索实力驾驭理论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民警察队伍实力建设,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自开展“窗口”诚信服务以来,群众满意率明显提高。为了进一步推进“窗口”诚信服务建设,有力地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整体建设,在进一步认清当前公安“窗口”诚信服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的同时,应在强化理念、建立机制、探索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找准公安“窗口”诚信服务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立案程序一直是刑事诉讼法修改中讨论的热点。在实践中,作为侦查启动程序的立案程序常以初查和审查为前提,而不具备侦查程序法律属性的初查和审查,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当性。对侦查启动程序的完善应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侦查实践中初查和审查的合理性,从而在立法上加以固定和完善,为侦查启动程序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法宝,在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国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单一,部分企业员工分散、工作开展存在一定难度等问题,应从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文化宣传、健全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发挥群团组织合力等方面来加强和改进,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事责任能力范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盛礼 《法学论坛》2007,22(1):76-81
民事责任能力是民法中的基础性概念.任何法律关系的主体只要具备民事主体资格,该主体即拥有民事责任能力.民事责任能力隐含在民事权利能力之中,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的资格三位一体,构成民事权利能力不可分割的要素.民事主体的民事责任能力状况,与该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和认识能力无关.民事责任能力制度贯穿于合同法、侵权法等民法分则的各个组成部分,将其局限于民法分则的任何一部分都是对民事责任能力的不当割裂.  相似文献   
10.
职务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两种。从现行法律规定看,职务犯罪自然人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和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三类。在司法实践中,对此三类人员的认定存在较大的分歧,尤其是其中对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的认定争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