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科学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领导干部“主动辞职”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这种现象引发社会注目有“主动辞职”行为的超前性、彻底性、趋利性和群体的特殊性四方面的原因;产生“主动辞职”行为有行为主体———“主动辞职”者自身、行为客体———党政部门、行为所处的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原因。同时,文章指出应从正视现象、提升规范、反思党政机关自身三方面积极应对领导干部“主动辞职”现象。  相似文献   
3.
布勒的公权理论可谓保护规范理论的始源形态,应当立足于其历史脉络与整体结构来理解。在布勒的保护规范理论中,法规的强行性排除了裁量规范,但包含不确定法律概念的法规范仍具有强行性。私益保护目的以公私益的划分为基础,构成了布勒保护规范理论的核心要义。援用可能性不同于诉讼可能性,是指受保护的私人可以援用法规范请求行政机关为特定行为。只要法律并未明确排除,即可承认援用可能性的存在。经由布勒保护规范理论所得出的公权具有严格的法规从属性,但也使公权受立法者的宰制。此外,布勒所讨论的公权仅指以特定实体决定为内容的实体性公权,程序性公权被排除在外。在审判实践中,我国法院应对布勒的旧保护规范理论保持警觉,合理地确定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4.
情感分类是一项具有较大实用价值的分类技术.它可以对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情感倾向标注.为用户提供一个简洁的总结信息,进而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帮助,然而目前针对汉语的情感分类开展的工作并不多。提出一种基于SVM机器学习的情感分类方法,并引入基于2-POS模型的句子主观性分析方法,利用SVM进行机器学习,实现汉语评论的情感分类。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判定评论信息的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5.
犯罪的产生必有其原因。犯罪兼有社会、人文、自然三重属性,其产生遂兼有社会、人文、自然三重原因。犯罪的社会原因与自然原因,很大程度上又可概括为犯罪产生的外因,亦即犯罪的客观原因;犯罪的个人原因,很大程度上又可概括为犯罪产生的内因,亦即犯罪的主观原因。犯罪原因论之关键的问题与问题的关键,在于认清到底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应该属于犯罪产生的首要原因。故而,犯罪原因论中进行主、客观原因地位的比较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但主、客观原因在产生犯罪中的地位问题又十分复杂,致使犯罪学界对其长期纠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观说”、“客观说”、“折衷说”(“主、客观原因并列冠军说”)、“说不清说”等,各有千秋,各有得失。而“双因交互,异况各论说”,既取各论之长、又避各论之短、还重自主创新,是一种颇有智慧的主、客观原因地位论。“双因交互,异况各论说”认为,产生犯罪必须主、客观原因同时具备,主、客观原因在产生犯罪中的地位没有统一模式,对主、客观原因在产生犯罪中的地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晚近以来,刑法客观主义具有了主观化倾向:在理论原点上,开始给予人的素质和社会环境以适当的地位,为评价犯罪时考虑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提供了可能,并提出了人格行为的概念,更充分地考虑了行为人的危险性格;在责任论上,试图从行为背后的人格之中发现谴责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 the Silk Roads vision of land and maritime logistics and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onnecting Asia, Europe and Africa – has its roots in sub-national ideas and practices, and that it reflects their elevation to the national level more than the creation of substantially new policy content. Further, the spatial paradigms inherent in the Silk Roads vision reveal the reproduction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al ideas expressed particularly in the form of networks, which themselves have become a feature of contemporary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In other words, the Silk Roads vision is more of a ‘spatial fix’ than a geopolitical manoeuvre.  相似文献   
8.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及行业差距拉大,贫富悬殊、劳动力过剩和人口密集、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规则不完善等经济原因,流动人口管理处于失控状态、基层政权控制力量相对减弱、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打击不力、严重落后的教育状况等社会原因以及政治腐败等;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能够满足组织成员的合群心理、归属感和成就感,减轻组织成员的罪恶感,并满足组织成员日益膨胀的犯罪需求。  相似文献   
9.
“数额较大”的认定是盗窃罪定罪量刑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司法解释采用了数额属性多元化的认定方法,既缺乏理论基础,也难以有效指导实务。司法裁判虽倾向于重视处罚的实质合理性,但并未形成统一的认定规则。通过梳理不同立法例下“损失”要素的定位,可以形成“占有转移”与“财产损失”两种视角下“数额较大”认定的理论方案。基于整体财产保护理念的以客观实质损失作为认定基准的方案,存在忽视我国刑法不同条款对“数额性后果”表述上的差异、对司法实践的认识以偏概全、不能妥适处理轻微实施盗窃的出罪等问题。相对而言,立足个别财产保护思想、以占有转移数额为基础,同时考虑主观指向数额的方案凸显了主观要件对不法和责任的制约,能周延地应对各种案型,值得肯定。该方案的具体规则是:先确定基础性数额即占有转移的财物价值“较大”,以此作为数额上限,再考察故意、排除意思、利用意思等主观要件指向的数额,各数额均需达到“较大”,最终的“数额较大”,是经此多种数额共同认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In 2012, New Delhi (India) was catapulted into the global limelight for the brutal gang rape of a 23-year old woman travelling in a bus. This wasn’t the first time that sexual violence had been perpetrated on the streets of Delhi and nor would it be the last. Yet this universal fact of everyday violence in public spaces particularly streets, though acknowledged by activists and feminists, has been examined minimally in academic scholarship. Further, even though the United Nations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foregrounding gender-based violence as a critical human rights issue, it has only recently turned its attention to street harassment through its ‘Safe Cities Global Initiative’.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we trace how a routine but understudied form of violence becomes central to United Nations’ agenda to eliminate violence against women. By specifically, analysing the Delhi Safe Cities programme as a case study, our second contribution lies in examining the adequacy of the contemporary Safe Cities framework as a model for addressing sexual violence in public space. We conclude the paper by offering critical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recommendation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frame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