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梵蒂冈图书馆藏有傅圣泽中文著作《据古经传考天象不均齐》一文,至今学界仍未对其进行解读。他合《易经》与道家经典,将“道”作为连接中西方文化的核心概念,不仅首创了以《易经》为载体的“耶道对话”模式,而且也为天主教在华传教事业开拓了新的理论方式。  相似文献   
2.
高明峰 《青年论坛》2009,(2):134-137
本文细致梳理和辨析了经学与儒学两个概念。两者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应从发展历史、内涵、本质属性等方面来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3.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源于老子。无为而治的中心价值是自然和自由。无为而治的基础在于以民为本,其中心内容是君主无为,而无为之治的基本方法在于后与柔,其最终目的是无不为,无不治。  相似文献   
4.
李晓明 《河北法学》2004,22(4):76-79
对先秦道家法律思想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解析,认为道家由其无为哲学出发,主张"无为而治",因之,对儒家礼治学说就总体而言持消极甚至否定态度,但这种消极和否定并非如传统学术认定的那样绝对,特别是早期道家对儒家礼治学说不仅没有采取传统学术认定的那种鲜明反对态度,而且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兼容。  相似文献   
5.
道家从文明的开端就参与了中国民族的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的建构,是中国道德哲学体系与中国伦理精神最重要的原色之一。道家伦理具有重要的精神哲学意义。道家为中国伦理提供本体论基础,弥补了儒家道德哲学体系中本体缺失的不足;道家的隐世避世为入世的伦理提供了一个退出机制,使富有弹性的安身立命基地的建构成为可能;道家在儒家的人伦原理之外提供了一套扬弃人生和人伦矛盾的人生智慧。但是,由于其理论体系中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和人格构造中难以弥合的内在分裂,道家伦理在中国伦理精神的体系中终不能成为主流和正宗。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年轻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立志为善,曾几次出仕,寻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之路。无奈社会现实黑暗腐败,在几次反复之后,陶渊明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躬耕田园。陶渊明晚年有道家之风,超然物外,他用其清贫的归隐生活,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具有丰富的内容。它不仅对古代科技发展有多重影响和作用,而且对现代科技创新也有重大启示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菊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6):102-107
20世纪80年代,自贵州对举奢哲、阿买妮等的彝族诗文理论发掘整理以来,它一直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改写了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史。巴莫曲布嫫以体大虑周的方式对其进行了结合彝族文化传统的解读,从文化根脉上梳理了彝族自己特色的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9.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上善若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以及“我无为,而民自化”是老子守柔思想的基本主张。老子的守柔思想体现了事物发展要符合客观规律、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提高人的素质等基本特点。老子的守柔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就是要制定和实施良法,充分重视软法的作用以及要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0.
玄言诗作为一种诗歌类型 ,其产生和发展必有来自文学系统自身的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受玄学言意之辩的影响 ,魏晋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应把表现某种形而上的义理当作义务 ,这就给诗歌谈玄说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先秦以来的诗歌创作就已存在说理论道的情形 ,至魏晋受老庄玄学炽盛的影响 ,集中以玄妙语言阐讲老庄之道 ,便蔚然成风 ;魏晋清谈作为一种口头创作 ,其谈论的内容及语言风格 ,对玄言诗追求简约平淡的创作风格 ,有很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